元老由来众所仪,岩岩班列帝王师。
每当咨治披香日,恰似谈经绛帐时。
入赞经纶常补阙,退朝剑佩自委蛇。
儿行学始循佔毕,启导重劳下讲帷。
元老由来众所仪,岩岩班列帝王师。
每当咨治披香日,恰似谈经绛帐时。
入赞经纶常补阙,退朝剑佩自委蛇。
儿行学始循佔毕,启导重劳下讲帷。
这首诗赞美了大学士福敏作为朝廷重臣与教育者的卓越贡献。诗中以“元老”称呼福敏,凸显其在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权威性,同时将其比作帝王之师,强调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角色。诗中提到福敏在咨询国政时如同在香阁中谈论经义,形象地描绘出其智慧与学识的光芒。进一步赞扬福敏在参与国家大政时能弥补不足,退朝后仍保持着文人风度。最后,诗人以“儿行学始循佔毕,启导重劳下讲帷”两句,表达了对福敏教导后辈的敬仰之情,认为其在教育上的辛勤付出值得尊敬。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绘,展现了福敏在政治与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
大木生何许,乃在泰山隈。
泰山崖石裂,怒水响如雷。
浸润长膏液,根株日以培。
纵历千百载,霜雪不能摧。
长安天子诏,欲筑九层台。
台上搆宫殿,青云共徘徊。
匠氏走海内,博求栋梁材。
万夫治道路,挥斧重林开。
大器当大用,小器易剪裁。
有如豪侈士,踪迹困尘埃。
适可厚自养,毋为兴叹哀。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
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
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
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
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
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
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