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垂肩久不簪,竹床推枕就藤阴。
涧傍春渡水流急,山半夜归云色深。
拂槛数竿为去处,随波一叶是浮沉。
世间年少正行乐,应笑老人无事心。
散发垂肩久不簪,竹床推枕就藤阴。
涧傍春渡水流急,山半夜归云色深。
拂槛数竿为去处,随波一叶是浮沉。
世间年少正行乐,应笑老人无事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下的寓居生活,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散发垂肩久不簪”展现了一种自然随意的生活状态,老者无需刻意整理仪容,自在地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刻。接着,“竹床推枕就藤阴”一句,通过竹床和藤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凉、幽静的居住环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微风拂面的凉爽。
“涧傍春渡水流急,山半夜归云色深”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自然世界。涧边的溪水在春天里流淌得更加湍急,山间的夜空则因归来的云彩而显得格外深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
“拂槛数竿为去处,随波一叶是浮沉”则进一步展现了老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选择几根竹竿作为去处,随波逐流,既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也寓意着生活的随遇而安。这种态度,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超然理解。
最后,“世间年少正行乐,应笑老人无事心”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追求享乐生活的看法,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满足与欣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予小臣孤忱可表,男儿死耳复何言,叹群公抱火自焚,兵盗潢池,尘惊辇毂,九重天呼吁难闻,痛京津大好家居,几被纤儿轻撞破;
如箭在弦,如鲠在喉,古遗直卓行无惭,父老谈之犹动色,幸圣主宣纶追奖,冤衔东市,庙食西湖,亿万载英灵永护,倘史册从公论断,莫将名士概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