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
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
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
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
这首诗《阳春歌》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吴均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以“紫苔”为引子,描绘了水面上初生的紫苔,它们或浮或沉,随波逐流,既生动又富有动态美。这里的“紫苔”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植物,也象征着生命的初始与活力,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接着,“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则将话题转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诗人提出,如果要歌唱春天的美好,那么首先要歌唱的是那轮照亮青楼的明月。这里,“青楼月”不仅代表了月光的皎洁与美丽,更寓意着高雅、宁静的生活情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在吴均的笔下,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体验。
隐隐仙安迥出群,朅来还是一番春。
山墙倚雪凝姑射,水国临风咏洛神。
清洗娇腮全恶粉,快飞幽馥去朝真。
直交别浦停三弄,羞作高楼欲坠人。
禁篽葱葱拥瑞云,雄楼杰阁环金碧。
花光草色媚芳辰,凤辇舂容惟所适。
中有虚堂玉作楹,冰雪玲珑周四壁。
不知跬步是瑶台,何须八骏殷勤觅。
青松万个拱檐牙,生香不减芝兰室。
更欲相看饱岁寒,疏梅瘦竹为三益。
吾皇土木未尝兴,为询此景从何得。
神运元从德寿来,天成岂假人工役。
幽人世路无辙迹,抱此耿耿将安归。
机心一寸焦谷稿,丹颊不为千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