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听尽钟鱼半月声,浪传移住竟何曾。

莫教少欠丛林债,更作今宵旦过僧。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líndàibān
sòng / yángwàn

tīngshūzhōngbànyuèshēnglàngzhùjìngcéng

jiàoshǎoqiàncónglínzhàigèngzuòjīnxiāoqiěguòsēng

翻译
倾听钟声连续半个月,海浪传来迁移的消息却从未实现。
不要让欠下的丛林之债减少,今晚就偿还给那些早起晚归的僧人。
注释
钟鱼:寺庙中的报时钟声和鱼鼓声。
半月声:持续半个月的钟声。
浪传:海浪带来的消息。
移住:迁移的传言。
何曾:从未。
丛林债:指修行者对丛林(佛教用语,指僧团)的债务或承诺。
更作:更要。
今宵旦过僧:指那些早出晚归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寓仙林寺待班戏题》。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寓仙林寺等待出班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听尽钟鱼半月声”一句,通过钟声的比喻,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概念。钟声如同大海中跳跃的鱼儿,每一次撞击都在诉说着时光的脚步,而诗人却能静心聆听这不断的半月之声,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和谐。

“浪传移住竟何曾”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流水变迁的感慨。水流不息,而诗人的居所却能安稳如一,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外界不断变化,但内心可以保持不变的宁静。

“莫教少欠丛林债”一句,通过对自然之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世间关系的一种看法。这里的“丛林债”,可能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恩惠,而诗人则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最后,“更作今宵旦过僧”一句,通过夜晚与清晨的对比,传达了诗人的时间观和生活态度。即使是在深夜,诗人也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去等待黎明的到来,这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哲学令人钦佩。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杨万里的高超笔力,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泗泾晓发

梦醒沧江月上初,依稀听得唱吴歈。

推篷欲认停舟处,已过前村十里馀。

(0)

尝瓜得麻字

旋拔霜刀剖玉瓜,清甘入口四筵誇。

凭君莫问渠家世,见说青门又种麻。

(0)

通波塘泛舟沈惟馨王大用钱时敛联句

舟出五里塘,迢迢去路长。

水花红近眼,烟柳绿成行。

茅屋依山小,汀兰拂棹香。

时时见渔父,击楫下沧浪。

(0)

赠铁柱宫闵道士

笋为冠子鹤为衣,铁弊双鞋只欲飞。

知白自为天下谷,昏昏默默是玄机。

(0)

题人园居

未必丘樊好,幽居趣自深。

迟行避小草,高卧托乔林。

抱灌惟知瓮,挥锄不见金。

问渠终岁里,曾有惜葵心。

(0)

次韵郡守胡公太湖二首·其一

名山大川邦域内,澄波皓月方舟中。

鱼龙窟室藏诸有,天水鸿濛望并空。

禹功想像三江入,唐风浩荡九州通。

兹辰更为方舆重,帝遣诸侯问上公。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