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寒崖一径分,攀萝步步陟青云。
江山好景吟新句,猿鹤欢声识旧群。
壁为题诗尘不染,池因供砚水犹薰。
旁人莫讶登科久,二十年前此论文。
百尺寒崖一径分,攀萝步步陟青云。
江山好景吟新句,猿鹤欢声识旧群。
壁为题诗尘不染,池因供砚水犹薰。
旁人莫讶登科久,二十年前此论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顶山寺的游历之情景。开篇“百尺寒崖一径分,攀萝步步陟青云”两句,形象地展示了登山的艰难和险峻,以及诗人攀援植物一步步向上攀爬至高处云雾缭绕之所。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透露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江山好景吟新句,猿鹤欢声识旧群”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到达高处后,对于美丽的江山景色发出感慨,并即兴赋诗。其中,“猿鹤欢声识旧群”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对同类文人的认同之情。
“壁为题诗尘不染,池因供砚水犹薰”两句,是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墙壁上留下的诗作,如同清净无尘,彷彿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纯洁。而“池因供砚水犹薰”则是说池中水源用于磨墨,使得墨水依旧温热,透露出诗人对书写和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
最后,“旁人莫讶登科久,二十年前此论文”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往学业成就的自豪,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登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而“二十年前此论文”则暗示了诗人在多年以前便已有着出色的文学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和学业成就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