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何多雨,泥途不可行。
野花愁褪色,山鹊湿无声。
布谷催春种,斜阳报晚晴。
明朝复何处,身世一浮萍。
客路何多雨,泥途不可行。
野花愁褪色,山鹊湿无声。
布谷催春种,斜阳报晚晴。
明朝复何处,身世一浮萍。
此诗描绘了旅人在雨中艰难行进的情景,以及周围环境的阴郁与凄凉。首句“客路何多雨”直接点明了旅途的艰辛与不顺,雨天使得道路泥泞不堪,行走极为困难。接着,“泥途不可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和无奈。
“野花愁褪色,山鹊湿无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情感色彩。野花在雨水的冲刷下失去了原有的鲜艳色泽,仿佛也在为旅人的困境而感到忧愁;山鹊因雨水而无法发出声音,寂静无声,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观,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布谷催春种,斜阳报晚晴”则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布谷鸟的啼鸣催促着农人播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复苏;而夕阳的余晖则带来了晚间的晴朗,象征着暂时的解脱与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与希望,与前文的阴郁形成鲜明对照。
最后,“明朝复何处,身世一浮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感。他不知道明天将前往何方,自己的命运如同浮萍一般飘摇不定,充满了无常与不确定性。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旅人在雨中艰难行进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的波动。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风雨变幻,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慨。
孽摇产怪鸟,一身戴九头。
一头偶得食,八头争不休。
飞毛复洒血,呀然等雠仇。
九头俱被伤,食卒未入喉。
海凫咍而笑,不思实堪羞。
九头非九身,同源而分流。
得食归一腹,何遽相残蹂。
寄言人间世,斯理须善求。
勿为海凫笑,同室操戈矛。
郑武姜,宠叔段,将启之,俾作乱。
窦太后,怜孝王,欲富贵,同武姜。
酒后戏言心内喜,此时之情可知矣。
入同辇,出同车,称警跸,王膏腴。
袁丝关说王不愉,半途遮刺身首殊。
天子虽不竟梁狱,从兹骨肉情已疏。
野人献牛足生背,六月六日王忽逝。
太后不肯食,涕泣摧心肝。
帝欲杀吾子,哀哉今果然。
女食邑,男分藩,太后说,加一餐。
妇人爱少子,自古皆如此。
君不见,惠文后,长安君不离左右。
烟迷鄂渚,露湿樊山,小春时候。
琥珀才浮,滉漾酒船如绉。月落声随雁柱涩。
影怜人比黄花瘦。最堪愁,把衣香褪了,薄寒初逗。
叹蓬瀛、一番清浅,铅泪消磨,青衫依旧。
擪捺骊珠,喁喁儿女窗窦。
骚屑漫须抛玉笛,欢娱且自拈红豆。
更难忘,屏风立地,个人还幼。
鸿雪偶然留,證前因、抟沙争可常聚。
琴剑一身轻,飘然去、长揖旧时鹓鹭。
万缘是幻,泥人只有情难诉。酒怀诗趣。
除付与,歌楼小红低谱。
年来放浪烟波,惯托兴兰皋,搴芳蘅浦。
吟草满江湖,伤心事、多在灞桥烟雨。
春风杨柳,旗亭又到消魂处。停桡小住。
听笛里阳关,涕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