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沧江边,人在江头住。
绿树已成林,幽人在何处。
高枝挂藤萝,四时惊风雨。
谁问种树人,空见江边树。
种树沧江边,人在江头住。
绿树已成林,幽人在何处。
高枝挂藤萝,四时惊风雨。
谁问种树人,空见江边树。
这首诗以种树为引子,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诗人将自己比作种树者,将树木比作时间的见证者,通过树木的成长与变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界的永恒。
首句“种树沧江边”,点明了地点,沧江边,暗示着环境的偏远与宁静。接着“人在江头住”,则将视角转向了居住于此的人,引出对人的思考。
“绿树已成林,幽人在何处”两句,绿树成林,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繁衍,而“幽人”则隐喻着诗人自己或某种超然的存在,他在何处,似乎成了一个谜,引人遐想。
“高枝挂藤萝,四时惊风雨”描绘了树木在四季中的变化,藤萝攀附于高枝之上,风雨中摇曳生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残酷,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最后,“谁问种树人,空见江边树”一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种树人或许早已离去,但江边的树却依然矗立,见证着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种树这一日常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等主题的独特见解,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
吕郎客秦淮,诗思翻秋涛。
徐郎憩灊峰,句压天柱高。
相此两公子,信是千人豪。
叔也往从之,似欲诉不遭。
探囊得长句,如取绥山桃。
疗饥非蒸砂,禦寒必绨袍。
一簪未著身,所得不补劳。
复为饥所驱,未许学卧陶。
穷军敌孤客,如在皋兰鏖。
几成刘文叔,须发变二毛。
支筇蹑草鞋,进退似桔槔。
引领长江西,沙头唤鱼舠。
金溪有谢侯,胸多略与韬。
天资类文靖,貌实中郎曹。
叔也往从之,攻愁解鞬櫜。
毋轻歌骊驹,不复吟畔牢。
待公稛载归,为我携蒲萄。
来赏傲霜菊,一尊浇老饕。
五着匡山屐,三息紫霄阴。
龚闻耶舍塔,势吞天姥岑。
俯窥雕鹗背,上聆钟梵音。
未航萧梁苇,峻风先少林。
灵骨化大璐,钜名偕南金。
松门欲牵叶,苦雨每见临。
才公三衢秀,古貌又古心。
老胡即渠是,宴坐藏幽深。
何用登紫霄,自足披烦襟。
我过避秦客,茗碗来相寻。
真成虎溪笑,稍宽梁甫吟。
衲子叹雌伏,道师非陆沉。
世多石窟病,须下鼓山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