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乐天竹阁》
《乐天竹阁》全文
宋 / 董嗣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此君玉立此楼空,不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zhú
sòng / dǒnggǎo

jūnlóukōngyōumiánxiǎngbáigōng

bǎichǐyǒuyánqīnluòqiān竿gānqīngfēng

lánjiāntíngyǐngliúkānmiànxiāngtuōgōng

shízhuóduānpíngchéngxiāngdōuguībǎoqìngshǒuchéngōng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乐天竹阁》,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诗中以竹阁为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阁的独特风貌和环境氛围。

首句“此君玉立此楼空”,将竹子比作君子,形象地写出竹阁的挺拔与空灵,暗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次句“不复幽眠想白公”,借白公之名,可能暗指竹子的主人或竹的精神寄托,表达了对竹阁主人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描绘了竹阁的高大和竹林的静谧,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故事。竹阁的檐角直插蓝天,千竿翠竹则增添了宁静与清凉。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一句,写竹阁周围环境的宁静祥和,竹影斑驳,渔屋倒映,还有佛宫的香烟缭绕,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禅意。

最后两句“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点明了竹阁的历史背景,可能是某位丞相的遗迹,而这份历史的痕迹又归功于当地守臣的保护和维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竹阁为中心,通过描绘其环境和历史,赞美了竹子的品格,也寓含了对历史人物和地方守护者的敬仰。

作者介绍

董嗣杲
朝代:宋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猜你喜欢

题丹阳贺氏采桑饲蚕图

一从西陵育蚕始,开我万世资生原。

五亩桥边树桑柘,衣裳乃服由轩辕。

王泽寖衰不下究,弃置田庐作园囿。

闾阎无复采桑人,却欲重重被文绣。

吁嗟皇妃躬祀夫人缫,岂敢恶逸为勤劳。

公桑蚕室古来重,里罚有布惩不毛。

崇阳拔茶易桑植,乖厓卓有先几识。

四野阴稠桑作林,襄城歌舞忠宣德。

上有作者民斯从,三吴非复当时风。

一花一木务珍玩,饲蚕树老烟芜丛。

兹图宛然含讽意,彷佛东郊劝蚕事。

桑阴筐篓去复来,屋里妇姑忙不寐。

簇箔层层候起眠,窖蚕缫丝说去年。

却叹官租犹未了,莫教重贡八蚕绵。

(0)

寄畅园二十咏·其十五鹤步滩

独鹤前山归,从容步浅渚。

望远时一鸣,临流刷毛羽。

(0)

送同年傅希准宪副之河南

忆醉杏园春,近在廿载前。

朋旧忽寥落,参辰各一天。

有客蓬岛姿,来泛辽海边。

相逢解岑寂,令我心豁然。

念子初仕时,潇洒禁中仙。

俄迁江上群,佳政早流传。

一从登宪府,荏苒将十年。

今复辞京阙,远上河洛船。

秋蝉号衰柳,暮鸟冲寒烟。

惆怅从兹分,莽莽隔山川。

远役何足悲,脩途愿勉旃。

无令壮心摧,赠子以龙泉。

(0)

银台墓为韩通政赋

银台墓,萧关路。落日春草青,苍山起寒雾。

萧关路,银台墓。

墓前嵯峨石碑古,下有双棺闭泉户。

夫为正议妻淑人,四封三品俱皇恩。

先银青,后金紫,生儿愿得银台子。

银台功业何可知,请向墓前看制辞。

(0)

少年游.题小景

青山重叠绕回溪。空翠湿人衣。

好似娇娥,晓临妆镜,石黛扫双眉。

丹枫映水如漂锦,秋色误春姿。

风振华林,满空灵籁,走上小亭时。

(0)

塞上曲

硬雨霾风别样愁,寒烟无际草如秋。

玉门关外千条水,都向蒲昌海上流。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