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待空冬岁不华。还教呈瑞怨贫家。
若为高下总无嗟。
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
天公何事不由他。
始待空冬岁不华。还教呈瑞怨贫家。
若为高下总无嗟。
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
天公何事不由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大昌的《浣溪沙·其四》。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季景象,反映出对贫寒人家未能享受到自然恩赐的感慨。首句“始待空冬岁不华”表达了对冬季原本应有的繁华(如花朵盛开)未能如期而来的遗憾,暗示了生活的清苦。第二句“还教呈瑞怨贫家”进一步表达了对贫寒人家在寒冬中无法享受瑞雪(象征吉祥)的同情和责问。
接下来,“若为高下总无嗟”则转而思考,为何贫富差距如此明显,即使面对同样的自然现象,贫者也无法同等享受。诗人通过“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这两句,对比了富贵人家屋檐下阳光照耀与贫寒人家遭受风雨的境遇,以及贫者在腊月之前看到飞絮而非春花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天公何事不由他”质问上天,为什么不能让所有人都能平等享有这些美好的事物,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城下路。
凄风露。
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
带蒹葭。
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
倦客无浆马无草。
开函关。
掩函关。
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
三秦扫。
初谓商山遗四老。
驰单车。
致缄书。
袭荷焚芰,接武曳长裾。
高流端得酒中趣。
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
死忘名。
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