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见之时,羯谛羯谛。见非是见,波罗羯谛。
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
见见之时,羯谛羯谛。见非是见,波罗羯谛。
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
这首诗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子益所作的偈颂,它采用了佛教禅宗的语言和修行理念。"见见之时,羯谛羯谛",这里的"见"并非指日常眼见之物,而是指对事物的认知或意识。"羯谛"是梵文,意为"真实"或"正道",强调观察事物的真相。接下来的"见非是见,波罗羯谛",进一步指出这种"见"并非实见,而是超越了对现象的执着,趋向于真理的彼岸——"波罗羯谛",即涅槃。
"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意思是即使有所领悟,也应超越这个领悟,达到无分别的境地,即"波罗僧羯谛",整个佛法的究竟解脱。最后的"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表达了对无上智慧的追求,"见莫能及"意味着没有任何认知可以触及到佛的境界,"菩提萨婆诃"则是对觉悟者的赞叹和祈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引导读者在修行中超越表象,直指心性,追求真理与解脱。
君家汴水阳,吊古游秣陵。
秦淮映江月,历代几废兴。
古人所树立,今人愧未能。
嗟我搔白发,空斋对书灯。
邂逅接馀论,谈笑得良朋。
我如蜩与鸠,睨鲲化为鹏。
岁晏落蓬蒿,安得齐飞腾。
东望积金峰,春游记吾曾。鹤仙迟子来,丹井?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