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荆山》
《荆山》全文
明 / 汪广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

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荆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首先,“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开篇即以“玉”字点题,将荆山的美玉与山体相提并论,不仅赞美了其自然之宝,也暗示了荆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接着,“玉去山存县治幽”,玉虽已逝,但山依然屹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这两句描绘了荆山的水系,九条溪流从松树顶端奔腾而下,八条河流环绕在岩石根部流淌,生动展现了山间水景的壮丽与和谐,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椒花比作道路旁的装饰,随着东风的停歇,花香弥漫,云气在空中飘浮,仿佛紫盖山峰也随风起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诗人通过对比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与自然美景的形成,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几家零散的人家住在林边,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凄美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汪广洋

汪广洋
朝代:明   字:朝宗   籍贯:江苏高邮   生辰:? ~1379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猜你喜欢

桃叶渡

木兰楫,沙棠舟,朝朝江上娱清游。

王郎艳福几生修,如花美眷花犹羞。

美人赢得花为字,桃叶桃根自妩媚。

一自春波照影来,至今水比胭脂腻。

秦淮渡口春水香,朝丝暮管乐未央。

船娘怕唱王郎曲,唱到王郎欲断肠。

王郎当日来官渡,为送美人过江去,闻道红楼是妾家。

烟波渺渺无寻处,空自流连水一涯,美人今复化桃花。

桃花犹有伤春恨,似恨当年别绪赊。

君不见长板桥头青溪曲,两两鸳鸯时出浴。

不识人间离别愁,一生长共花房宿。

(0)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六

戈船十万指吴头,太白芒寒八月秋。

肥水共传风鹤警,台城无那纸鸢愁。

白头应笑皆辽豕,黄口谁容作海鸥。

为报新亭垂泪客,却收残泪览神州。

(0)

鞋山

五老峰前样逼真,星霜遗弃几千春。

印穿湖上一轮月,不踏人间半点尘。

流水有情终日洗,野花如绣逐年新。

未知一只今何在,欲向鄱阳问水神。

(0)

山梅

榛莽丛中一树春,玉容娇媚不生尘。

山深地僻凭谁管,自有东风作主人。

(0)

送曾亚卿致仕

天上功名四十春,投簪非为故乡尊。

半头白发添公道,满眼青山候主人。

尘事已无前日扰,归装犹是旧时贫。

扁舟明过江湖畔,鸥鸟相逢想见亲。

(0)

过荻港寻亡女细三墓

花埋尘土玉沉渊,往事伤心已十年。

别去难忘亲骨肉,重来愁见旧山川。

寒烟宿草孤坟外,野树悲风古驿前。

吾母白头犹念汝,天南相隔路三千。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