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
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
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
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
这首诗描绘了荆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首先,“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开篇即以“玉”字点题,将荆山的美玉与山体相提并论,不仅赞美了其自然之宝,也暗示了荆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接着,“玉去山存县治幽”,玉虽已逝,但山依然屹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这两句描绘了荆山的水系,九条溪流从松树顶端奔腾而下,八条河流环绕在岩石根部流淌,生动展现了山间水景的壮丽与和谐,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椒花比作道路旁的装饰,随着东风的停歇,花香弥漫,云气在空中飘浮,仿佛紫盖山峰也随风起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兵后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诗人通过对比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与自然美景的形成,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几家零散的人家住在林边,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凄美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木兰楫,沙棠舟,朝朝江上娱清游。
王郎艳福几生修,如花美眷花犹羞。
美人赢得花为字,桃叶桃根自妩媚。
一自春波照影来,至今水比胭脂腻。
秦淮渡口春水香,朝丝暮管乐未央。
船娘怕唱王郎曲,唱到王郎欲断肠。
王郎当日来官渡,为送美人过江去,闻道红楼是妾家。
烟波渺渺无寻处,空自流连水一涯,美人今复化桃花。
桃花犹有伤春恨,似恨当年别绪赊。
君不见长板桥头青溪曲,两两鸳鸯时出浴。
不识人间离别愁,一生长共花房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