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入万松路,不觉衣冠肃。
松间有高台,盆植梅和竹。
终古结三友,那涉凉与燠。
昨春之所逢,题字壁馀绿。
却忆诸人游,秋风正满谷。
言入万松路,不觉衣冠肃。
松间有高台,盆植梅和竹。
终古结三友,那涉凉与燠。
昨春之所逢,题字壁馀绿。
却忆诸人游,秋风正满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德潜游历摄山时,在万松台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以“言入万松路”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进入松林小径的情景,随着脚步深入,衣冠肃然,仿佛身心都受到了自然的洗礼。接着,“松间有高台,盆植梅和竹”,描绘了一处幽静高雅的观景台,台上种植着梅花与翠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品质。
“终古结三友,那涉凉与燠”一句,借用了古人以梅、兰、竹为“三友”的传统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无论四季更迭,这“三友”都能相伴左右,共同经历凉热交替的岁月。
“昨春之所逢,题字壁馀绿”则回忆起去年春天在万松台的相遇,墙壁上还留有绿意盎然的痕迹,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依然鲜活在眼前。最后,“却忆诸人游,秋风正满谷”,诗人回想起与朋友们一同游历的场景,那时正值秋风送爽,山谷间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份友情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难以忘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越台西麓城西阿,琪宫宝塔高嵯峨。
中有菩提几千岁,琼枝贝叶霄云摩。
风幡无意随舒捲,佛日相轮几回转。
昔年衣钵今属谁,昙花落地和□软。
欲缘绣黼问金针,且喜山门幽更深。
岩窝正在苍岩畔,密竹丛中路可寻。
荜门瓮牖天光辟,蜗文蠹迹生苔壁。
连袪六七同素心,共息岩窝究羲易。
主人茶果城中回,道说东君消息来。
相忘静对蒲团坐,欲去不去长徘徊。
年来欲结栖霞侣,况值山门今得主。
苏公留带分已深,我亦留题作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