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珍珠赎翠翘,十年风雨损兰苕。
至今弱质无根蒂,可惜重楼委寂寥。
明月微波谁照鬓,春灯邻院自吹箫。
吴城天际清霜白,莫向阑干倚此宵。
那得珍珠赎翠翘,十年风雨损兰苕。
至今弱质无根蒂,可惜重楼委寂寥。
明月微波谁照鬓,春灯邻院自吹箫。
吴城天际清霜白,莫向阑干倚此宵。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之夜在锡城漫步时所见之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那得珍珠赎翠翘”,以珍珠难以赎回翠翘(可能指女子的首饰或发饰)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不可挽回,暗示了岁月无情,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的主题。
“十年风雨损兰苕”一句,通过十年的风雨摧残兰花的枝叶,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残酷和自然界的无情,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经历的磨难和岁月的侵蚀。
“至今弱质无根蒂,可惜重楼委寂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弱小的生命在无根无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脆弱,即便曾经繁华如重楼,最终也归于寂寞与荒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明月微波谁照鬓,春灯邻院自吹箫”描绘了一幅月光微波、明灯闪烁、邻院箫声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故事。
“吴城天际清霜白,莫向阑干倚此宵”最后两句,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吴城,只见天际清霜一片洁白,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时光,不要在夜晚独自倚靠栏杆,流连忘返,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应把握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情感。
兰堂夜宴在秦城,座上荷衣倍觉荣。
金鼎烹炮过百味,铜壶刻漏转三更。
红妆伎出催添烛,白雪歌迟待暖笙。
犹自何郎欢不足,桂华未谢玉峰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