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到处有神明,岂容分尔室大庭,幻而作两般面目;
众口同声呼父母,要当合黎民赤子,待之以一样心肠。
举头到处有神明,岂容分尔室大庭,幻而作两般面目;
众口同声呼父母,要当合黎民赤子,待之以一样心肠。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公平与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待民众应一视同仁的理念。首句“举头到处有神明,岂容分尔室大庭”强调了无论在何处都应有公正存在,不容许有任何偏私。接着,“幻而作两般面目”则指出不应有区别对待,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后两句“众口同声呼父母,要当合黎民赤子,待之以一样心肠”进一步阐述了对待民众应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充满关爱与平等之心。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与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
独客久卧蓟门雪,君先旅服游瀛渤。
相逢可醉金陵月,君已扁舟泛吴越。
从来交契无后先,谁为词华问工拙。
秋风飒飒不可留,江上蒲萄酒初泼。
吴越称诗待俊人,只今开府有词臣。
投刺能容祢处士,买山几住郗嘉宾。
君才跋扈幽燕北,挥毫磊落见风格。
篇里言言金石声,箧中卷卷烟霞色。
一时把袂谊最深,三月裹粮兴何极。
倏然鼓棹出新林,不及张灯永今夕。
青山回首石头城,雁荡天台拄杖行。
傥因西笑怀千古,便待东归赋二京。
千里飞流通楚烟,三津浊浪引巴川。
西南扬子源何极,一望瀰漫桂楫前。
羊角飙驰吹骤雨,鱼鳞云起合瑶天。
远见青龙浮浦上,乍疑白马戏涛边。
樯动相风乌并转,缆移立堠鹭齐牵。
孤树苍茫难辨影,惊湍荡漾不成圆。
何处榜人歌扣枻,更逢津吏醉持船。
艑遇轲峨知贾客,髻梳倭堕学江仙。
渔童昼自催鸣鼓,姹女时能工数钱。
底事狂夫书不到,别离经岁又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