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与脩皆捋虎须,不论公干与元瑜。
讥弹山寺诗为谤,指点沧洲疏似谀。
毛垢人将吹洗汝,涅磨渠不磷缁乎。
劝君刊落闲枝叶,佩服高柴一字愚。
衡与脩皆捋虎须,不论公干与元瑜。
讥弹山寺诗为谤,指点沧洲疏似谀。
毛垢人将吹洗汝,涅磨渠不磷缁乎。
劝君刊落闲枝叶,佩服高柴一字愚。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属于中晚唐以后词风格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用典型的骚体诗,语言丰富,意境深远。
"衡与脩皆捋虎须,不论公干与元瑜" 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衡山和脩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不愿涉足世俗纷争的心态。这里的“衡”、“脩”指的是衡山、脩山,这两个山名常被用来比喻道德高尚的人物。而“捋虎须”则是形容其气势非凡,虎须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刚猛和勇力。"公干与元瑜"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这里提及他们,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品行高洁者的赞赏。
"讥弹山寺诗为谤,指点沧洲疏似谀"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实之词和阿谀奉承的态度。"山寺"在这里很可能是指隐逸之地,而“沧洲”常被用来比喻清高脱俗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环境描绘,诗人实际上是在批评那些只会说空话、不切实际的言论。
"毛垢人将吹洗汝,涅磨渠不磷缁乎" 这两句中,“毛垢”形容的是某种高洁的境界,而“吹洗汝”则是清除污浊的意思。"涅磨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磷缁”意指纷争,这里用来形容的是世间纷扰不断的现实。
最后两句 "劝君刊落闲枝叶,佩服高柴一字愚" 则是诗人对朋友或读者的劝告。这里的“闲枝叶”指的是无用的、多余的词藻,而“高柴”则常用来形容隐逸之士。"一字愚"可能是指诗人自谦,认为自己的才华尚未得到充分展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古代贤人的引用和对世间纷争的批评,表现了诗人对于清高脱俗、不染尘埃的一种情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晓发建溪道,双旌拂曙行。
长江净如苔,晴影上危城。
宦游当盛时,岂惮万里程。
轮蹄满脩途,舟车戒晨征。
古驿出高阁,细雨鸣仓庚。
君当英妙龄,昂藏负才名。
挟策对彤墀,袍笏承恩荣。
乘骢峨豸冠,柏府扬休声。
挺挺冰雪姿,皎皎秋蟾明。
宠命自天来,持节向南溟。
六诏古炎方,控引川与荆。
君有经济才,旬宣看隆平。
蹇予海南时,误辱君褒旌。
暌违几星霜,瞻恋恒萦萦。
兹当远别离,一尊话邮亭。
川原阻且脩,缱绻难为情。
好风送微凉,绿树敷繁阴。
孤鸟望中没,群峰天际横。
行行毋需留,新恩出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