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人元未识,新太守、定何如。
待说向诸贤,西桥人物,个个清臞。
相将下车许久,但凝香之乐一些无。
残漏几筹视事,浓油一盏观书。旁人徒见两轮朱。
玉色未尝腴。有无穷阴骘,三农衣食,万衲钟鱼。
尔侬迎新送旧,似君侯、清约更谁欤。
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
郡人元未识,新太守、定何如。
待说向诸贤,西桥人物,个个清臞。
相将下车许久,但凝香之乐一些无。
残漏几筹视事,浓油一盏观书。旁人徒见两轮朱。
玉色未尝腴。有无穷阴骘,三农衣食,万衲钟鱼。
尔侬迎新送旧,似君侯、清约更谁欤。
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木兰花慢·其六·赵叟生日》。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幅欢庆新太守到任的景象,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美好品德的赞颂。
“郡人元未识,新太守、定何如。”开篇即表达了对新太守的期待与好奇,郡中百姓还未能深入了解新太守的情况和为人如何。
“待说向诸贤,西桥人物,个个清臞。”诗人通过“待说”二字,传递出一种即将揭晓的神秘感,随后指出西桥之上的人物都显得清新脱俗,这里有对新太守团队的赞美。
“相将下车许久,但凝香之乐一些无。”这里“相将”可能是指新太守与其随从或宾客,而“但凝香之乐一些无”则可能是在描写一种超脱尘世、清净高雅的情趣,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但是那种美好的气氛依然如同一缕淡淡的香味在心头萦绕。
“残漏几筹视事,浓油一盏观书。”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恬静、深邃的生活状态,“残漏”指夜深人静时分,仅剩下最后一点时间;“几筹”则是计量单位,比喻时间的短暂。新太守在这样的宁静中观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重视学问、崇尚文墨的一面。
“旁人徒见两轮朱。”这句诗可能是在描写外界对新太守的印象,人们只能看到表面的辉煌和华丽,而未必能洞察其内在的品格。
“玉色未尝腴。”此句通过“玉色”来形容新太守之清廉,不仅是外表上的光泽,更是内心纯洁无暇的一种比喻。并且,“未尝腴”则是在强调这种品质不曾被世俗污染,保持着原有的纯净。
“有无穷阴骘,三农衣食,万衲钟鱼。”这几句诗描绘了新太守对百姓的关怀和管理之能。通过“有无穷”来形容其深远而不尽的恩泽,“三农衣食”则是指农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人民生活丰衣足食;“万衲钟鱼”可能是在描写新太守在百姓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力,以及他像春风化雨般普及于民。
“尔侬迎新送旧,似君侯、清约更谁欤。”这句诗通过对比来赞美新太守的品德。这里的“尔侬”可能是指百姓,“迎新送旧”则是在形容人们对新太守的欢迎和对旧时代的告别,而这种举动,正如古时君侯之德行,令人敬仰。
“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结尾处,诗人表达了想要为新太守举杯庆祝之意,但却又担忧军需开支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这种心思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新太守个人品德的赞美,更是对其治理理念与能力的一种肯定。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勾勒出了一个既有才华又重民生、清廉自守的好官形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迟日千花艳,开帘双燕飞。
好山晴拂汉,远水静含晖。
细草争青出,佳人薄暮归。
此时春思乱,未觉向来非。
使君天下士,岂止临一州。
此州久废乱,弄兵非鼠偷。
使君医国手,顿若沈疴瘳。
下免北征苦,上宽南顾忧。
坏堤防蚁穴,回澜障东流。
潢污与行潦,咸可供荐羞。
幕府罗俊彦,巨细靡不收。
天生一世人,异趣各有求。
卢溪老病叟,十年不浪游。
失脚入城府,本自非人谋。
贤侯新下车,采瞩加穷搜。
邻里辄惊怪,出门争挽留。
平生江海思,径坐大孤秀,犹沈百寮底。
朅来尉吾邦,声华愈晔炜。
诸公用法律,领略极不似。
輶轩日边来,愿采书于纸。
笔势斓斑如虎卧,何止风流盖江左。
新诗吟出鸾凤音,晓莺未啼春欲破。
始知李白飘然思,俊语天成安用些。
凤箫声不类人间,玉管定非人所作。
可怜洛下书生冷,雷转空肠发清饿。
终日长哦学不成,掩鼻皱眉相赞佐。
与公并辔且西游,举扇勿忧尘土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