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前是幽谷,暖翠晴岚纷在目。
云昔欧阳公所开,凿泉筑亭种花木。
闲携宾从宴其间,鸟哢泉鸣当丝竹。
当时赋咏总名流,万丈文光起林麓。
一从公后几百年,芳草萋萋春自绿。
阴崖白昼走鼯鼠,古涧寒泉饮麋鹿。
余因暇日喜游览,五马騑騑度溪曲。
废址闲披荆棘寻,断碑自剥莓苔读。
何须访古重凄恻,对酒高歌送黄鹄。
方今圣人隆盛治,海宇黎民喜丰足。
嗟余德薄才复疏,祇荷天恩忝为牧。
何当筑亭兼凿泉,题诗远嗣前贤躅。
天宁寺前是幽谷,暖翠晴岚纷在目。
云昔欧阳公所开,凿泉筑亭种花木。
闲携宾从宴其间,鸟哢泉鸣当丝竹。
当时赋咏总名流,万丈文光起林麓。
一从公后几百年,芳草萋萋春自绿。
阴崖白昼走鼯鼠,古涧寒泉饮麋鹿。
余因暇日喜游览,五马騑騑度溪曲。
废址闲披荆棘寻,断碑自剥莓苔读。
何须访古重凄恻,对酒高歌送黄鹄。
方今圣人隆盛治,海宇黎民喜丰足。
嗟余德薄才复疏,祇荷天恩忝为牧。
何当筑亭兼凿泉,题诗远嗣前贤躅。
这首明代陈琏的《幽谷》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谷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天宁寺前是幽谷”,点明了地点,暗示了此地的隐秘与静谧。接着,“暖翠晴岚纷在目”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谷中温暖的翠色和晴朗天空下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云昔欧阳公所开,凿泉筑亭种花木”两句,通过提及欧阳修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曾经的繁华与雅致。
“闲携宾从宴其间,鸟哢泉鸣当丝竹”描绘了人们在山谷中宴饮的情景,鸟鸣与泉水声仿佛成为自然的乐章,与丝竹之音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紧接着,“当时赋咏总名流,万丈文光起林麓”两句,赞美了山谷中曾经聚集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如同山林间的光芒,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从公后几百年,芳草萋萋春自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尽管岁月更迭,但春天依然如故,生机盎然。随后,“阴崖白昼走鼯鼠,古涧寒泉饮麋鹿”描绘了山谷中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人类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原始与和谐。
最后,“余因暇日喜游览,五马騑騑度溪曲。废址闲披荆棘寻,断碑自剥莓苔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片山谷的喜爱与探索,即使历经沧桑,仍能从残存的遗迹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诗人感慨于“何须访古重凄恻”,在饮酒高歌中寄托情感,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方今圣人隆盛治,海宇黎民喜丰足”则表达了对当今盛世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向往。诗人自谦“嗟余德薄才复疏”,虽感自身才能有限,但仍感激上天的恩赐,愿意为人民服务。“何当筑亭兼凿泉,题诗远嗣前贤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地留下自己的印记,继承前人的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这首《幽谷》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