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先辈有风流,玉轴文池镇绮楼。
山水大观凡八咏,人家乔木几千秋。
黄丝暗缝偏游蠹,白雪吴绫半织虬。
俗眼灯前从古忌,贤孙随处好藏收。
枫桥先辈有风流,玉轴文池镇绮楼。
山水大观凡八咏,人家乔木几千秋。
黄丝暗缝偏游蠹,白雪吴绫半织虬。
俗眼灯前从古忌,贤孙随处好藏收。
此诗《题翠华轩卷》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描绘翠华轩内的珍藏与环境,展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对艺术的崇敬之情。
首句“枫桥先辈有风流”,开篇即以枫桥为引,暗喻前人之风雅与才华,奠定全诗的文人气息基调。接着“玉轴文池镇绮楼”一句,以“玉轴”、“文池”、“绮楼”等词汇,形象地描绘出翠华轩内收藏的珍贵书籍与艺术品,以及其所在的华丽环境,展现出一种高雅而精致的生活情调。
“山水大观凡八咏,人家乔木几千秋”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翠华轩的内涵,不仅收藏有丰富的艺术作品,还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长河中家族传承的感慨。通过“八咏”与“几千秋”的对比,既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暗示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长久流传。
“黄丝暗缝偏游蠹,白雪吴绫半织虬”两句,则将笔触转向对藏品的细节描写。黄丝暗缝,可能指书籍装帧的精细工艺;游蠹,意指蛀虫,此处或暗含对藏书保护的重视。白雪吴绫,形容质地精美的织物,半织虬则可能指织物上的图案或纹理,整体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精致的艺术氛围。
最后,“俗眼灯前从古忌,贤孙随处好藏收”两句,表达了对艺术珍品的珍视与传承之意。前一句“俗眼灯前从古忌”强调了在欣赏艺术时,应超越世俗眼光,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后一句“贤孙随处好藏收”则寄托了对未来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珍藏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题翠华轩卷》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文化与家族传承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晦翁守南康,政成有余暇。
驾言山之中,于日非聊假。
紫霄作重阳,白鹿见图画。
闻之几向风,恨不款段跨。
今年五溪归,迩日三湘役。
先生喜其至,舍以江亭阔。
频能枉高轩,人骇非重客。
那知先生意,于此自为德。
兹日复何日,休沐著甲令。
先生重过之,俱款石皷胜。
西溪命题字,东岩俾开径。
既除古莓苔,又索贤名姓。
已焉兴未休,棹舟放中流。
西风未却暑,一雨方回秋。
僧坊远莫至,隐墅近得留。
宁同岘山辈,不异舞雩游。
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
虽云尤物不必有,时一玩之何病为。
吾行东南千万里,仙游不已遂臻此。
奇奇怪怪日在眼,浩浩汤汤夜盈耳。
旧评峡江似严陵,此行佳处亦可朋。
又闻八桂好山水,亦应与此相云仍。
画师好手不可遇,诗中有画无其具。
江神好事不我尤,乞与一山酬愿素。
不如何年遭仆落,浪激波冲几飘泊。
岸高壁立自崭岩,泓浅坳深非斧凿。
老夫得之喜莫极,欲加名字相刻画。
卧之成岭立成峰,天成故尔非人力。
多言譊譊欲何如,要觅新诗为写摹。
余名敢与昔人并,用寄我友梅苏徒。
晦庵无处著,泛宅又吴淞。
载月初寻棹,看山不藉筇。
听渠猿鹤怨,心喜鹭鸥逢。
遥想题诗处,枫桥半夜钟。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
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
公其品题之,为我致窗几。
定知青出蓝,未信橘为枳。
升堂与入室,亦喻接花理。
又如淮王仙,鸡犬悉飞逝。
况兹薪水供,得法信有是。
我书初不工,为诗长费纸。
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
誓将扫灶煤,顿顿烧寒苇。
度日有不烦,扫煤复何自。
公闻应大笑,士穷乃如此。
非但我有求,知名渠自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