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
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何时深夜坐,共话草堂禅。
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
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何时深夜坐,共话草堂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幽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以及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表明诗人在简陋的住所内,过着俭朴的生活,而"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无奈和感慨。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中,“木落”指的是树叶飘落,"诗藁"可能是纸张或书籍,这两者结合起来,隐含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于知识积累的渴望。而“山枯见墨烟”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和阅读的频繁。
最后,“何时深夜坐,共话草堂禅”中,"何时"表达了一种期待,而“深夜坐”、“共话草堂禅”则描绘了一幅夜里与友人共同探讨哲学或文学的温馨场景。这里的“草堂”可能是指诗人的书房或者是一种隐喻,代表着一个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他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霖雨五日风不回,百川流沫连山来。
洪涛拍天浩荡而崔嵬,驱沙走石龙门开。
白日不到地,沧江一何哀。
三山反在八水下,一苇阻绝天之涯。
与君起登江上台,节物感我旷士怀。
六龙行天太阴死,妖蛟孽虺胡为哉。
蜗皇功亏禹德衰,吾恐地轴今将颓。
短歌微吟为君起,丈夫壮年要为者何事。
请君起长楫,共击三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