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门谯报且徘徊,玉漏铜壶底虑催。
此夜烟花异田火,扶携老幼许观来。
旌门谯报且徘徊,玉漏铜壶底虑催。
此夜烟花异田火,扶携老幼许观来。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诗人以“旌门谯报且徘徊”开篇,通过“旌门”和“谯报”的描绘,展现了节日中热闹非凡的氛围,人们在门前驻足观赏,流连忘返。接着,“玉漏铜壶底虑催”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古代计时工具“玉漏”和“铜壶”,暗示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此夜烟花异田火”将上元节的烟火与平时的田间灯火作对比,突出了节日之夜烟火的绚烂与独特,强调了节日的喜庆与不同寻常。最后,“扶携老幼许观来”表达了全家老小一同参与节日活动的温馨场景,体现了节日中家庭团聚的幸福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上元节夜晚的热闹与欢乐,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喜悦之情,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野卉临风弄绮鲜,何须金盏与金钱。
福凝东海增芝算,酒进南山作菊筵。
圆盖无心常煦妪,广原纵目正芊绵。
长承慈训铭心所,用九时乘倍体乾。
登高何用上层楼,峰顶低临万树头。
令节恰欣归沛里,当年曾此俯齐州。
青螺晓霭迎仙跸,赤羽金飔猎綵斿。
最惬称觞无限意,凭将山海为添筹。
新麦才数寸,戟戟青玉针。
含烟暗远畦,流润思甘霖。
老农挽桔槔,井花灌篱阴。
力穑良可嘉,对之愁不禁。
甫田千万顷,安得遍浇淋。
缅惟腊雪足,遗蝗入地深。
更拟饼饵富,慰我三农心。
况当苗秀时,待泽尤在今。
日暮望天衣,几缕萦遐岑。
岩秀据艮灵,水芳擅坤厚。
即此溪壑佳,何必称牛首。
缅怀智者乐,愿效仁者寿。
兹地可会心,亭轩建已久。
澄流绕其前,疏峰罗厥后。
仙壶常奥秘,无乃神人剖。
璇题犹在檐,奎文丽星斗。
颜柳步后尘,张王谢敏手。
明训垂日月,所恶在旨酒。
绍庭志虽殷,继武吾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