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耳,空山石像哀。
残骸终共掩,毅魄恐难灰。
怅惘二三子,沈吟归去来。
受辛谁幼妇,情恨满苍苔。
逝者如斯耳,空山石像哀。
残骸终共掩,毅魄恐难灰。
怅惘二三子,沈吟归去来。
受辛谁幼妇,情恨满苍苔。
这首诗以"逝者如斯耳"开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同江水东流,无法挽留。"空山石像哀"描绘了一幅寂静山中,石像默默诉说哀思的画面,寓意着对亡者的怀念和尊敬。
"残骸终共掩,毅魄恐难灰"进一步深化了对死亡的思考,即使肉体被掩埋,但精神可能难以磨灭,暗示了对逝者坚韧意志的敬仰。
"怅惘二三子,沈吟归去来"诗人内心充满惆怅,与友人一同沉吟,似乎在回味过去,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回归自然的主题。
最后两句"受辛谁幼妇,情恨满苍苔"则转而触及到生者的情感世界,"受辛"可能是对艰辛生活的隐喻,"幼妇"代表了未亡人的孤独和哀痛,而"情恨满苍苔"则将这种情感寄寓于荒凉的苔藓之中,显得尤为凄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万国公墓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对生死、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哀悼和怀旧之情。
阮侯才气何翩翩,少年志欲图凌烟。
屏居一自蓝田后,绿沈久卧苍苔前。
祗知屈宋工题赋,翻笑孙吴用兵误。
种瓜聊傍东陵门,射虎忘却南山路。
君不见老骥虽伏枥,长怀千里途。
李陵不归岂国士,魏尚复起诚丈夫。
我有美酒倾玉壶,饮君愿奋千金躯,功名会可收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