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
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燐。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
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
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燐。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
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读书》,通过描绘深夜苦读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志向。首句“读书四更灯欲尽”描绘了诗人深夜研读,灯火将熄的专注与毅力。接下来,“胸中太华蟠千仞”比喻学问深厚,如同华山般雄伟。诗人感叹“仰呼青天那得闻”,表达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但又“穷到白头犹自信”,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人强调读书的初衷是为了国家,“策名委质本为国”,而非单纯追求个人荣华富贵。他对故都的现状感到痛心,不愿提及,只能在“空宫夜夜飞秋磷”的凄凉景象中寄托哀思。诗人以古代贤臣自比,如稷契、廉蔺,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坚守节操,同时批评那些轻易成功的投机者。
最后,诗人认为识人不易,不能一概而论地轻视天下才士,并以长松卧壑终得挺立的比喻,寄寓希望于未来的崛起。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志向,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青烟散后,绿云重绾,今来欲见何缘。
每约花时,共听莺处,将归几度留连。冰玉语空传。
信书生薄命,自古而然。
谁遣刚风,无端吹折到青莲。品题真负当年。
倩泪痕和酒,滴醒长眠。
香令还家,粉郎依旧,知他一笑幽泉。
慧业定生天,怕柔肠侠骨,难忘人间。
莫更多情,漫劳天上葬神仙。
心共香苞卷。卸啼妆、却施檀晕,湘娥恨遣。
直拂芸辉绡账薄,云母簟纹波泫。
新粉扑、罗浮蝶茧。
说与桐花羞待凤,雪衣寒、水月毫光浅。
窗影在,个人展。兔园傍柳名偷显。
刻琅玕、词填玉茗,箫圆钗扁。
搔背何须春笋样,一笑麻姑鞭犬。
换翠袖、昭容不免。
占住夜郎才几节,让扶南、暂作扶馀典。
偎满愿,火龙剪。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
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
照垂杨、素蟾影偏。羡君志在,流水高山。
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
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
新声和且圆,轻微徐徐弹。法曲散人间。
月明风静秋夜寒。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
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
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
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
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
争忍西风容易落,怕见断烟寒浦。
菰米随波,红衣堕露,花里谁能住。
明灯双桨,笙歌一派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