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丕上人还四明育王寺》
《送丕上人还四明育王寺》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解夏还寻旧寺栖,满船黄叶过长溪。

袈裟影入秋山远,舍利光悬夜塔低。

鹅识讲时常绕听,猿知定后不惊啼。

却惭扰扰尘中客,觉路如今去尚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hàngrénháimíngwáng
míng / gāo

jiěxiàháixúnjiùmǎnchuánhuángguòcháng

jiāshāyǐngqiūshānyuǎnshèguāngxuán

éshíjiǎngshíchángràotīngyuánzhīdìnghòujīng

quècánrǎorǎochénzhōngjuéjīnshàng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送丕上人还四明育王寺》,描绘了送别僧人丕上人回归深山古寺的情景。首句“解夏还寻旧寺栖”表达了丕上人在夏季结束时返回寺中修行的生活,"满船黄叶过长溪"则以落叶满船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宁静与萧瑟,暗示着上人归途的寂寥。

接下来两句“袈裟影入秋山远,舍利光悬夜塔低”,通过描绘上人的身影在远处秋山中渐行渐远,以及夜晚塔影下舍利子的微光照耀,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体现了佛教寺庙的庄重和修行者的超然。

“鹅识讲时常绕听,猿知定后不惊啼”运用拟人手法,写鹅和猿猴都能感知到上人的禅定,它们的行为反映出对上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理解,进一步突显了寺中的清修生活。

最后两句“却惭扰扰尘中客,觉路如今去尚迷”,诗人自谦为尘世纷扰的俗人,对比上人选择的清净之路,表达了对上人超脱尘世的羡慕和对自己迷失于世俗的反思。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秋日过积书岩怀梁汾先生

纑塘佳句怕重拈,到此秋怀倍觉添。

绮语梦醒多自悔,名花老去未曾厌。

溪光送客仍临槛,山色无人尚入帘。

我亦解裁红锦段,只今何处寄江淹。

(0)

寒甚

鹑衣百结苦严寒,笔砚生涯不素餐。

世俗错教贫是病,考槃谁识硕人宽。

(0)

南禅遇南楚老僧似有道者因赠以诗二首·其一

梦醒长松下,飘然倚一竿。

佛心原是月,仙骨不知寒。

流水空传钵,闲云暂挂单。

萍踪聚还散,永夕话蒲团。

(0)

游平山堂同华师道作

漫将仪礼质欧阳,稽首文章太守堂。

门下曾苏开北宋,眼前桃李属东皇。

卷帘山色江南好,刻竹歌声阁外长。

只有醉翁能独醒,后生何处问津梁。

(0)

和响泉叔父九月七日游惠山韵二首·其一

纵目清秋宇宙宽,五湖浩荡一渔竿。

胜游到处疑飞屐,新句拈来似弹丸。

吴岫云停看尺咫,蜀山翠扫忆千盘。

如今好作林泉主,茶雨松风草阁寒。

(0)

泾皋十咏·其一先陇松屏

峥嵘气象旧幽宫,冈陇回环老树中。

隔岸松屏更奇谷,晚寒苍翠夕阳红。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