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多处是精庐,饭罢俱来校异书。
车马焉能落吾事,未斜桐影且安居。
清风多处是精庐,饭罢俱来校异书。
车马焉能落吾事,未斜桐影且安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东禅寺纳凉时,共同校阅韩文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首句“清风多处是精庐”,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静谧宜人的画面,精庐即为清净雅致的读书之处,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高雅与宁静。
次句“饭罢俱来校异书”,描述了在用餐完毕后,诗人与友人一同来到这里,共同校对不同版本的书籍。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于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接着,“车马焉能落吾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强调了他专注于学问和与友人共度时光的重要性,车马代表了外界的喧嚣与忙碌,而“焉能落吾事”则表明这些外界事物无法干扰到他的内心世界和当前的活动。
最后,“未斜桐影且安居”一句,以桐树的阴影逐渐拉长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诗人选择在此时此刻安居其中,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一天的时光即将结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宁静环境中共同追求学问、享受友谊的美好场景,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摇摇墙头花,笑笑弄颜色。
荒凉众草间,露此红的皪。
草木本无情,及时如自得。
青春不可恃,白日忽已昃。
绕之重吟哦,归坐成叹息。
人生浪自苦,得酒且开释。
不见宛陵翁,作诗头早白。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华。
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
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
聊持一◇酒,徙倚忆天涯。
君子忽我顾,贫家复何有。
虚堂来清风,佳果荐浊酒。
简编记遗逸,论议相可否。
欲知所书人,其骨多已朽。
前者既已然,後来宁得久。
所以昔人云,杯行莫停手。
峭巘孤城倚,平湖远浪来。
万寻迷岛屿,百仞起楼台。
太守凭轩处,群宾奉笏陪。
清霜荐丹橘,积雨过黄梅。
逸思歌湘曲,遒文继楚材。
鱼贪河岫乐,云忘帝乡回。
遥信双鸿下,新缄尺素裁。
因闻夸野景,自笑拥边埃。
龙漠方多孽,旄头久示灾。
旌旗时映日,鼙鼓或惊雷。
有志皆尝胆,何人可凿坏。
儒生半投笔,牧竖亦输财。
沮泽辞犹慢,蒲萄馆未开。
支离莫攘臂,天子正求才。
梅黄初过雨,麦实已登秋。
避暑多佳赏,皇欢奉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