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闲坐时听闻他人谈论归州和昭君庙的经历,通过对过往事迹的回忆,展现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自古行人多怨恨"一句,透露出昭君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承载着无数离别和哀伤的故事。
"至今乡土尽风流"则表明时间的流逝并未消弭这些故事的韵味,反而使之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接下来的两句"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通过泉水和鲜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可能是指昭君庙附近的自然景观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貌,而"有时新月傍帘钩"则描绘了一幅静谧夜晚,新月升起,光线穿过窗棂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流逝岁月和离合悲欢的深切感慨。
眼底河山,一半是,宋家陈迹。
斜阳外,断桥衰柳,湖光如雪。
竖子何知南渡恨,才人空拟西施洁。
听冬青树底秭归啼,犹凝血。披香殿,镫光灭。
宜春院,笙歌歇。便平章宅里,也无秋蟋。
宰相本来长乐老,诸军莫唱无家别。
把前朝旧事付沧桑,书空咄。
甚匆匆、百岁隙中尘,天涯又相催。
正春镫下了,乱山残雪,来照深杯。
惆怅鸡声马影,人隔楚云隈。
箫鼓娥儿曲,孤抱难开。
还念故园今夜,趁辛盘荐后,西望徘徊。
掩银荷不语,独自拨寒灰。
总休卜、镜中消息,算归期、先负绮窗梅。
思千里,向东风祝,莫放春回。
西风野水。剩几株暝柳,牵人羁思。
惨绿无多,笛声吹向空烟里。天涯何限伤心地。
画疏影、残阳颓寺。悔年年、轻暖轻阴,负晚春游骑。
憔悴孤帆自倚。渐霜落汉南,冷峰无际。
断送秋魂,一丸斜月惊鸦起。荒荒津堠人千里。
叹双鬓、飘萧如此。相思甚处微黄,栖暗苇。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
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
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
东坡去后,暗潮犹自呜咽。
携手更上层楼,黄州镜里,晴霭横孤堞。
输与西来今夜鹤,管领芦边斜月。
平野荒罾,乱峰寒烧,回首添凄切。
哀弦重奏,酒人还是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