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六代徐伟长》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六代徐伟长》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

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

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

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从军者在东南行军途中的所见所感。开篇“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点明了从军的背景与行程,透露出一种毅然决然的气概。接着“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则表达了对同行文士的牵挂与不舍,展现了军旅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描绘了行军途中江面的壮观景象,船只密布,波涛汹涌,营造出紧张而宏大的氛围。“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肃杀与紧张,旗帜在凄风中飘扬,戈甲在秋日下熠熠生辉,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将气氛推向高潮,阴沉的天空仿佛凝聚着战争的气息,唯有金鼓之声回荡在空中,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表达了战士们渴望冲锋陷阵、一展身手的豪情壮志。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体现了从军者的决心与信念,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绝不退缩。“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则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的忧虑,即使君主近在咫尺,心中的忧虑却难以平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从军者在战争前夜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也有对家国的忧虑与忠诚,是明代边塞诗中的一篇佳作。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次韵赵承之寄保德倅王粹公

王谢风浪不愧前,碧梧翠竹总森然。

好归禁琐持簪橐,却卧关河阅岁年。

目送秋鸿凌绝漠,坐传烽火到甘泉。

笑君坐啸空斋冷,庭下蒲鞭无可鞭。

(0)

燕待知泉州郑司业致语

虎符分寄辍名卿,锦缆牙樯绣水滨。

昼秀岂将誇故里,綵衣端为奉高亲。

开怀此日樽中醉,结绶他年席上珍。

画鼓不须催去棹,清欢难会玉堂人。

(0)

和孙逸道供奉除夜作

流光如转毂,诘旦又新年。

律换铜壶漏,春回斗柄天。

守灯须彻曙,分酒莫论钱。

雪分琼瑶化,花看锦绣鲜。

暗惊双鬓改,傍羡九官迁。

俗礼还慵讲,从朝好昼眠。

(0)

僧求潜庵赞

德腊俱难及,一庵江寺隈。

敢称少室后,亲见老南来。

鬓雪残零尽,心花烂熳开。

若言只这是,九尾似黄能。

(0)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其五崇山堂

襄阳林壑精神处,此地正如眉目间。

笑看弓弯弄云水,风流那减谢东山。

(0)

寄盛群玉

平生翰墨到精微,盛氏诸郎最白眉。

气讦曾窥豪士赋,初交先和野僧诗。

谩劳清梦思相识,那料孤踪晚见知。

君看临危用心处,何殊晏子解骖时。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