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袁右丞滋像》
《题袁右丞滋像》全文
宋 / 汪大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金玉相辉满画扉,高风未许一行题。

五朝冠盖联朱紫,八代文章焕壁奎。

四老德推商皓并,群英名许鲁贤齐。

凭将世谱从头看,道此真源出道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yòuchéngxiàng
sòng / wāngyóu

jīnxiānghuīmǎnhuàfēigāofēngwèixíng

cháoguāngàiliánzhūdàiwénzhānghuànkuí

lǎotuīshānghàobìngqúnyīngmíngxián

píngjiāngshìcóngtóukàndàozhēnyuánchūdào

注释
金玉:比喻珍贵的财富或才华。
画扉:装饰华美的门扇。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度。
一行题:随意题写。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象征显贵。
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颜色。
文章:这里指文学作品。
焕壁奎:形容文采出众,如奎星般灿烂。
商皓:古代贤臣商鞅和皓月,以示德行高洁。
鲁贤:指鲁国的贤能人士。
世谱:家族世系谱牒。
道此真源:揭示事物的根本道理。
出道溪:可能指道家思想发源地或隐喻某种精神源头。
翻译
金玉镶嵌的门扇光彩照人,高尚的风范不允许随意题字。
历经五个朝代的显贵们衣着华丽,八代文人才子们的著作如光彩夺目的奎壁。
四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比肩商皓,众多英才名声与鲁国贤士相当。
请翻开世系谱牒从头阅读,这真谛源自那出自道溪的源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像,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袁右丞滋先生的高贵品格和深厚学养。金玉相辉满画扉,用来形容画像中的光彩夺目,显示出主人公非凡的地位与尊荣。高风未许一行题,则表明诗人对这份气度的推崇,认为即便是豪迈之风,也不足以用文字加以评述。

五朝冠盖联朱紫,八代文章焕壁奎,是在赞美袁右丞滋先生的家族背景和文学成就。五朝冠盖指的是连续多个朝代都有官职世家的荣耀,而八代文章则强调了其文学传统之悠久。

四老德推商皓并,群英名许鲁贤齐,是对袁右丞滋先生品德和学问的高度评价。四老可能指的是古时四位著名的德高望重者,如商山四皓,而将其与主人公相提并论,足见尊崇之意。群英则是形容一群才华横溢的人物,而鲁贤齐则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用以衬托袁右丞滋先生的学问和品德。

凭将世谱从头看,道此真源出道溪,是诗人在表达对这份家族传承的敬仰之情。世谱即家谱,从头看则是仔细研读,而道溪可能是袁右丞滋先生的籍贯或别号,用以强调其学问和品德皆源远流长。

综观全诗,汪大猷通过对袁右丞滋先生画像的描写,以及对其家族、文学、品德等方面的赞美,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德高望重之士的形象。这首诗不仅是对画像的描绘,更是对主人公全面修养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汪大猷
朝代:宋

(1120—1200)庆元鄞县人,字仲嘉,号适斋。汪思温子。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兼庄文太子侍讲,多寓规戒。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兼崇政殿说书、给事中,孝宗每访以政事,多所建议。权刑部侍郎,以新旧刑法相抵牾,请降诏编纂,书成上进。出使金国,还改权吏部尚书。后知泉州,改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卒谥庄靖,一谥文忠。有《适斋存稿》等。
猜你喜欢

赠林安国

蚤岁遨游洛水滨,那知天地忽风尘。

玉颜暂作平原客,皂帽终非魏氏臣。

家散万金无德色,书成千卷有传人。

吴刚向在清虚阁,期尔同登七宝轮。

(0)

过拜将台怀古

千载遗踪表故台,残云缥缈夕阳开。

三川佳丽兴王地,百战勋名大将才。

此日江山空草木,当年壁垒半蒿莱。

登临不尽英雄恨,风急寒沙过雁哀。

(0)

范司马园

秀木扶疏众草齐,开残红药半香泥。

鸟窥青嶂平湖入,人倚珠楼落日低。

曲窦暗通花径外,垂杨横过石阑西。

坐来麋鹿深深见,不是桃源路已迷。

(0)

过桑乾河入云中

白草黄沙汉使稀,桑乾渡马驻斜晖。

孤城雉堞依黄土,古戍狼烟起翠微。

入夜角声惊客梦,凌风霜气裂征衣。

云州一望天连水,惟是山头朔雁飞。

(0)

次张龙湖吏侍院中观莲四首

十丈芙蓉白玉堂,宝函金榜共辉光。

摛文似出天孙杼,象物宜登帝子裳。

窈窕深宫看试舞,氤氲秘殿忆飘香。

徘徊不尽临池意,更倚层阑坐晚凉。

(0)

秋思

远客寻常叹索居,秋来怀抱意何如。

高城月白砧声急,古戍霜清木叶疏。

塞马正肥秋苜蓿,江莼空忆旧鲈鱼。

故人迢递天南北,不寄相思尺素书。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