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麦期迫,十日禾期临。
连塍虽遍绿,益用愁予心。
乃知春泽佳,犹资夏泽深。
不雨已弥月,勃长羁秧针。
迩日云屡作,每为风威侵。
细点何嗟及,问夜忧披衾。
凌晨诣灵潭,聊当祷桑林。
孜孜藉夙佑,惕惕申今忱。
回辔瞻杲杲,首疾以呻吟。
五日麦期迫,十日禾期临。
连塍虽遍绿,益用愁予心。
乃知春泽佳,犹资夏泽深。
不雨已弥月,勃长羁秧针。
迩日云屡作,每为风威侵。
细点何嗟及,问夜忧披衾。
凌晨诣灵潭,聊当祷桑林。
孜孜藉夙佑,惕惕申今忱。
回辔瞻杲杲,首疾以呻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亲自前往黑龙潭祈求降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农田干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迫切需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
首句“五日麦期迫,十日禾期临”点明了时间紧迫,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但此时却面临干旱的威胁。接着,“连塍虽遍绿,益用愁予心”描述了虽然田间一片绿意盎然,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因为这绿色的背后隐藏着干旱的危机。
“乃知春泽佳,犹资夏泽深”两句转折,诗人意识到春天的雨水虽好,但夏天的雨水同样至关重要,表达了对全年雨水的期待。接下来,“不雨已弥月,勃长羁秧针”描述了长时间无雨导致秧苗生长受阻,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迩日云屡作,每为风威侵”表现了近期虽有云彩聚集,但总是被强风破坏,无法带来所需的雨水。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焦急。“细点何嗟及,问夜忧披衾”则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即使在夜晚也无法安心入睡,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凌晨诣灵潭,聊当祷桑林。孜孜藉夙佑,惕惕申今忱”描述了诗人清晨前往黑龙潭祈求降雨,希望通过祷告得到神灵的庇佑。他心中充满虔诚,既依赖于过去的保佑,也表达了对当前情况的深切忧虑。
“回辔瞻杲杲,首疾以呻吟”则描绘了诗人返回途中,阳光普照,但他的身体因长时间的忧虑而感到不适,呻吟不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