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
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
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这首宋朝许广渊所作的《南山》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静谧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路入青山几万重”,开篇即以“路”引出主题,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同时也预示着前方未知的美景。接着,“前山行尽路还通”,既展现了山势的连绵不绝,也寓意着旅途虽艰难,但总有希望和转机。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两句,通过动态的舟行与静态的柳絮飘飞,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小舟在湍急的溪水中疾行,与岸边随风飘扬的柳絮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傍晚的宁静。随着季节的变化,林间万物复苏,一片翠绿;而当夜幕降临,晚烟散去,夕阳余晖洒满大地,呈现出一抹醉人的红色。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时间流逝的哲理。
最后,“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则从人文角度出发,描绘了山村的宁静与偏远。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充满活力,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村民的质朴与坚强,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遗庙江东,旧日是、紫髯天下。
英魂在、灵风梦雨,卷旗飘瓦。
师子雄才原足惜,孝廉妩媚还能霸。
笑周郎、帷幄虑偏长,忘中夏。羞铜雀,东风借。
军衣白,艨艟驾。彼孙刘之睦,姻盟何假。
自惜江山吴子国,于今父老新丰社。
听石头、战鼓似寒潮,空城打。
壁月依弦,琼梭掷锦,星期好逢秋霁。
银河低渺渺,又何事离愁兜起。画屏无睡。
定细数虬壶,频占鹊喜。天如水。
夜深听说,巧云新缀。此际。
应笑神仙,几聘钱输了,艳悰迢递。
玉箫声渐歇,知伊处瓜筵收未。风前露底。
待灵匹年年,绡衣孤倚。
湘帘外,晓寒吹雨,滴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