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一位来自日本的僧侣(最澄上人)告别的情景。全诗蕴含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之情。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表明这位远道而来的僧侣为了寻求佛法智慧,不辞辛劳地跨海而至。"沧溟"常用以指代遥远的国度,此处暗示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距离。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这两句诗描绘了告别时的情景。乡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通过白天指南而行,夜晚仰望星空以辨方向的动作,展现了离别之情和旅途中的不易。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当僧侣得到所求的佛法之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乘杯"一词,可能是指饮酒以庆祝此次旅行的成功,亦或是借饮酒来寄托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体自宁"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这里的"扶桑"是日本的古称。诗人以"一念到"来表达对僧侣即将回到远方家园的思念,同时也在问询旅途中的艰辛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劳累。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度,以及个人对于信仰和知识追求的执着。
静夜不遑寐,秋气殊清清。
霜露涂庭芜,陨叶摧枝茎。
西风更萧骚,万窍皆同声。
蜻蛚亦含悲,啧啧床下鸣。
出门一以视,青天缀繁星。
三五正纵横,北斗方斜倾。
飞鸿朔方来,迢迢困遐征。
中路失俦侣,只影何茕茕。
感物怀远人,徘徊以屏营。
心折不能言,默默徒愤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