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领霞瞩,北山开禅宫。
松声度众壑,塔影悬晴空。
衣冠有时暇,幽期白云中。
八水觅解流,三生咏玄风。
上人启竺坟,说法超群蒙。
是时宝花堕,十里香濛濛。
别来问玄度,几日还相从。
东城领霞瞩,北山开禅宫。
松声度众壑,塔影悬晴空。
衣冠有时暇,幽期白云中。
八水觅解流,三生咏玄风。
上人启竺坟,说法超群蒙。
是时宝花堕,十里香濛濛。
别来问玄度,几日还相从。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游灵谷寺》描绘了诗人游览灵谷寺的所见所感。首句“东城领霞瞩”展现了早晨时分,诗人站在东城眺望,红霞映照的美景。接着,“北山开禅宫”点出寺庙位于北山,禅意盎然。"松声度众壑"通过松涛声穿越山谷,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氛围。
“塔影悬晴空”描绘了塔影在晴朗天空中的倒影,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诗人忙里偷闲,“衣冠有时暇,幽期白云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共度清幽时光的愿望。“八水觅解流,三生咏玄风”则寓言般地借流水和佛教的玄奥之风,寄托了对佛法的领悟和追求。
“上人启竺坟,说法超群蒙”描述了僧人在竺可桢墓前讲解佛法,启发众人智慧的情景。"是时宝花堕,十里香濛濛"运用了佛教故事,形容此时花朵飘落,香气弥漫,为寺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气氛。
最后两句“别来问玄度,几日还相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询问何时能再次一同参访佛寺,共享这禅意的生活。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谷寺的景色和禅修氛围,以及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
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
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戌楼。
凭阑久。
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
祖敬何刘。
曾解把功名谈笑收。
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垅荒丘。
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
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二十年前,君王东顾,诏牧此州。
念昔时豪杰,犹难辟阖,如金老大,却更迟留。
四载相望,三春又半,邂逅劭农得纵游。
田畴事,是桑条正长,麦含初抽。
悠悠。
身世何求。
算七十迎头合罢休。
谩绕堤旌纛,牵连鷁棹,喧天鼓吹,断送龙舟。
翠巘层边,碧云堆处,一担担来天外愁。
如何好,且同斟绿醑,自课清讴。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可意人如玉。
小帘栊、轻匀淡泞,道家装束。
长恨春归无寻处,全在波明黛绿。
看冶叶、倡条浑俗。
比似江梅清有韵,更临风、对月斜依竹。
看不足,咏不足。
曲屏半掩青山簇。
正轻寒、夜来花睡,半敧残烛。
缥缈九霞光里梦,香在衣裳剩馥。
又只恐、铜壶声促。
试问送人归去后,对一奁、花影垂金粟。
肠易断,倩谁续。
未是全衰暮。
但相思、昭亭数曲,水村烟墅。
只比儿儿额上寿,尚有时光如许。
况坎子、常交离午。
须信火龙能陆战,更驱他、水虎蟠沧浦。
昆仑顶,时飞度。
东皇蓦向昆仑遇。
道如今、金阶玉陛,待卿阔步。
犹恐荆人攀恋切,未放征帆高举。
怕公去、狐狸嗥舞。
江汉一时谁作者,想声声、赞祝明良聚。
天下久,望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