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吾欲问天孙,荣悴宁当巧拙论。
富贵可求难自强,五穷那肯置迷魂。
乘槎吾欲问天孙,荣悴宁当巧拙论。
富贵可求难自强,五穷那肯置迷魂。
这首诗《七夕(其六)》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通过“乘槎吾欲问天孙”这一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诗人正乘坐着木筏,向天上的织女发问,流露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荣悴宁当巧拙论”,诗人在此提出一个深邃的哲学问题,即生命的盛衰荣枯是否应该以技巧与拙劣来评判。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更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富贵可求难自强”,这一句揭示了追求财富与地位的不易,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性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感慨。富贵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五穷那肯置迷魂”,“五穷”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五个贫穷之神,此处借指人生的种种困厄与挫折。诗人认为,这些困难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人,它们如同迷魂一般,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生活挑战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它不仅是一首咏叹七夕佳节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思的佳作。
雨入纱窗风簸船,菊花过後早梅前。
锦江春色熏人醉,也到壶中小隐天。
九陌无尘夜际天,两都风物各依然。
车驰马逐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佛馆醉谈怀旧岁,斋宫诗思锁今年。
但闻公子微行去,门外骅骝立绣鞯。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眼石枕头。
襞积蓝光刻削成,主人题作正南屏。
身更万事已头白,相对百年终眼青。
烟雨数峰当隐几,林塘一带是中庭。
红尘车马无因到,石壁松门本不扃。
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清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春事欲了莺催,主人虽贫燕来。
玉烛传杯未厌,金吾静夜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