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黔中书事》
《黔中书事》全文
唐 / 许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

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

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ánzhōngshūshì
táng / bīn

shǔshuǐnánpiānshānqióngsāilěikuān
suìshíjiāngjìncǎoshùwèizhīhán

yòucháoqúnniúxiàngtān
gèngwénmánjìnfēnghuǒjiānnán

注释
巴蜀: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古时称为巴蜀。
水南:泛指江南地区,这里特指巴蜀地区的江南。
塞垒:边疆的堡垒或防御工事。
岁时:季节,时节。
近腊:接近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草树:草和树木,泛指自然界的植物。
未知寒:还没有显现出冬天的寒冷。
独狖:单独的猿猴,狖是一种猿类动物。
朝雨:早晨的雨。
群牛:一群牛。
暮滩:傍晚时分的河滩。
蛮俗:蛮族的风俗,古代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不艰难:不是艰难的情况,可能指相对和平。
翻译
在巴蜀之地的江南边,山岭尽头是广阔的边塞堡垒。
时节快要到腊月了,花草树木却还未感知到寒冷。
清晨的雨中只有猿猴在孤独地啼叫,傍晚时分群牛走向河边的沙滩。
听说接近蛮族的风俗地,那里烽火信号并不意味着艰难险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特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两句“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勾勒出一个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边陲之境,水流在南方蜿蜒,山势逶迤连绵,给人以辽阔和封闭的感觉。

接下来的“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则是季节感言,岁末将至,但由于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故草木尚不知冬日的严寒。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共鸣。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中的“狖”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动物,它们在清晨的细雨中发出啼响的声音,而“群牛”则悠然自得地向着傍晚时分的岸滩前行。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诗人对自然界静谧而又充满生机场景的观察和感受。

最后,“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中“蛮俗”指的是边疆地区的民族风情,而“烽火不艰难”则暗示了边塞地区虽然偏远,但战争讯息传递并不困难。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边地民情和军事通讯状况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思索,以及他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许彬
朝代:明

猜你喜欢

春日宴山泉王子之第同左田二子二首·其二

巳恨韶华剧,能孤烂熳游。

莺啼檐树换,蝶戏槛花流。

宾客朝开苑,笙歌晚入楼。

但看今会者,孰与汉枚邹。

(0)

柬黄子二首·其一

约隐情非饰,今归悔即迟。

田园荒欲尽,亲友半相疑。

杯酒惟黄子,儒门是白眉。

可能东郭柳,日往听黄鹂。

(0)

与樾堂子晚步四首·其四

美树沙能秀,高花夏不疏。

江山百战后,登眺两人初。

楚月垂鲛泪,燕山涩雁书。

异时羊续壁,喜接豫章鱼。

(0)

顾子谪全州赠二首·其一

楚城悲远望,君去更悠悠。

十月逢南雁,章江兄北流。

寒沙带宿莽,霜日下孤舟。

明发湘东路,应添吊屈愁。

(0)

赠沧洲道人

沧洲道人年半百,颜如渥丹发不白。

饥餐玉芝坐双凤,渴收石髓煮金液。

海月西照宁仙桥,道人桥头吹紫箫。

夜半鸡鸣日毬跃,扶桑滚滚生红潮。

(0)

得家书寄兄歌

三年路遥消息阻,缄书实冻兄心苦。

鸿雁无愁奋翅难,鹡鸰且暂游寒渚。

时望东湖西日微,雪冬庐岳北思归。

独虞四海干戈满,生别悲伤见面稀。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