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许清幽。
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
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
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
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
鹤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许清幽。
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
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
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
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
此诗以“鹤友琴交,云盟月契”开篇,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场景,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接下来,“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引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无奈。随后,“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借问长空之清辉,表达对时间停留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遗憾。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诗人将过往的美好回忆比作梦境,感叹知音难觅,无法再谱曲抒怀,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失落。接着,“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通过描绘阴云密布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忧郁,同时“牵牛”一词,可能寓指某种情感的牵绊或思念。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诗人自嘲命运如同薄纸,无法承载更多的忧伤,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以“石上三生”这一佛教典故,寄托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缘分的无常与情感的终结。
整首词以清丽的文笔,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哀愁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