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残钟水北清,浮云断处玉钩明。
持杯欲饮还看帽,十里春江如镜平。
水南残钟水北清,浮云断处玉钩明。
持杯欲饮还看帽,十里春江如镜平。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水南残钟水北清”以水为线索,将时间和空间巧妙结合,残钟声在水面上回荡,清波荡漾,营造出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浮云断处玉钩明”一句,通过浮云的消散,展现出一轮明月高悬,如同白玉之钩,照亮了夜空,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持杯欲饮还看帽”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饮酒时的悠闲姿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品味。在这样的春夜,诗人举杯畅饮,却在即将入口之际,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帽子,这种不经意的动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
最后一句“十里春江如镜平”,将目光从个人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观,春江水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明镜,映照着四周的景物,呈现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景象。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瞬间的捕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体现了宋代诗歌中常见的闲适、淡泊而又不失雅致的美学风格。
春到梅边,瑞光浮动香山里。
云端微见老人屋,嘹亮欢声起。
滟滟尊浮绿蚁。
对红妆、高歌尽醉。
彩衣错落,玉树珑*,人生难比。
谷口家声,户庭蔼蔼传诗礼。
天教余庆属伊人,争看南山梓。
那羡东风桃李。
向蟾宫、早攀仙桂。
恁时须记,老子婆娑,一杯千岁。
识破尘寰,樊笼跳出,飘荡幸无拘束。
萍踪自在,雅操孤高,还若野云麋鹿。
遇坎乘流,混俗和光,知止有何荣辱。
恣陶陶、海上人间,不管岁华催促。
从此后、笔砚生尘,蝇蜗绝念,安分翠微云屋。
般般放下,事事都休,静对小轩梅竹。
一味疏慵,万古淳风,便是真常清福。
任群情昼夜,世路奔波,竞争蛮触。
返照回光,终焉活计,何处可为依托。
凋零郑圃,竹坞松溪,林下胜游行乐。
霞友云朋,水色山光,幽隐烟萝岩壑。
更堂堂、气概摩天,一点浩然廖廓。
堪爱处、蝶戏花梢,苔生石径,风细日高帘幕。
清虚器量,咀嚼乾坤,高迈市朝欢约。
疏葛宽裁,瘦玉横拖,笑傲东篱吟酌。
把真情欲写,柰何尘世,故人萧索。
饭了从容,消闲策杖,野望有何凭仗。
帆归远浦,鹭立汀洲,千树好花微放。
芳草池塘,锦江楼阁,隐隐云埋青嶂。
向东郊、极目天涯,不见故人惆怅。
归去也、翠麓崎岖,林峦掩映,消遣晚来情况。
幽禽巧语,弱柳摇金,绿影小桥清响。
挥扫龙蛇,领略风光,陶写丹青吟唱。
这云山好景,物外烟霞,几人能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