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入海长,尝蒙起浪卷轻航。
金牛西路经嶓冢,却见微源此滥觞。
江汉朝宗入海长,尝蒙起浪卷轻航。
金牛西路经嶓冢,却见微源此滥觞。
这首诗描绘了江汉之水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以及其对航行船只的影响。诗中提到的“金牛西路”和“嶓冢”,都是地理上的特定地点,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描绘。
首句“江汉朝宗入海长”以“朝宗”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江汉之水汇聚后,向着大海进发的壮观场景,展现出水流的浩瀚与力量。接着,“尝蒙起浪卷轻航”则通过“起浪”和“卷轻航”的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江水在遇到风浪时所激起的波涛汹涌,以及它对过往船只的影响,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暗示了航行的不易与挑战。
后两句“金牛西路经嶓冢,却见微源此滥觞”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通过“金牛西路”这一地理方位的提及,以及对“嶓冢”这一具体地点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元素,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最后,“却见微源此滥觞”一句,以“微源”和“滥觞”这两个词语,既描绘了源头细流的初始状态,又暗喻了江河之水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体现了自然界中微小事物与宏大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深远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汉之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力量,还蕴含了对时间和空间、自然与人文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洞察。
苍岩郁峨峨,沧波靓涓涓。
水山蕴灵秀,人物储清妍。
步寻钓石处,抚迹心油然。
达固登岩廊,穷当处林泉。
未论磻溪高,尚友羊裘贤。
江海多风霾,洪涛政滔天。
抱怀砥柱姿,容默思自全。
嗜此水山嘉,盘遨送流年。
坐拂石上云,永啸清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