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飞流出,桃花夹岸开。
穿林疑作雨,喷壑自成雷。
选胜堪移杖,探幽屡举杯。
武陵休再入,聊此涤尘埃。
涧水飞流出,桃花夹岸开。
穿林疑作雨,喷壑自成雷。
选胜堪移杖,探幽屡举杯。
武陵休再入,聊此涤尘埃。
这首诗描绘了桃涧飞泉的壮丽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首句“涧水飞流出”以动态之感开篇,仿佛泉水从高处奔腾而出,充满了力量与生机。接着“桃花夹岸开”,将春日的生机勃勃与水景相映成趣,桃花的粉嫩与流水的清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穿林疑作雨,喷壑自成雷”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穿过树林时的声响,仿佛是细雨轻洒,又似山壑间雷声轰鸣,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震撼力。这种声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水的力量,也暗示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壮阔。
“选胜堪移杖,探幽屡举杯”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他愿意在这里驻足欣赏,甚至想要将这美好的瞬间永远保存下来。通过“移杖”和“举杯”的动作,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与山水共饮,享受着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武陵休再入,聊此涤尘埃”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净土。这里的“涤尘埃”不仅指清洗身体上的尘埃,更是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烦恼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涧飞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谢君为吏清如水,神吐祠前不鄂花。
我欲将诗道其事,却防流咏入京华。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适吾倦。
山耶云耶远莫知,但见青苍属仍断。
其余杂树亦稍稍,复有深溪临断岸。
谓言雨后当有梅,倚薄敷丛忽陵乱。
一杯共摩石田甘,走笔题诗待君窜,。
因之并寄伯仁君,傥肯来游驱款段。
浩浩寒流急,萧萧落木高。
江山故双剑,人物欠三豪。
客意已愁绝,风声仍怒号。
相思意无极,伫立首频搔。
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
声名或觉四海隘,身乃憔悴穷闭关。
诗中妙理超生死,何但不以彼易此。
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
陈君一见投紵衣,刺天翼并青冥垂。
楚人不误玉在璞,山川终用骍之犁。
曾侯愿识今已后,因君示我诗到手。
不惟我辈独识真,异馔珍羞甘众口。
几思插翅飞堕前,漫看璧月缺复圆。
符移催来定不远,拿音不见闻担肩。
世人千金买婵娟,我视弃去如浮烟。
万言杯水世所捐,顾欲赖以无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