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偏远地区的艰苦生活和精神追求。开篇"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遇到困难,无奈之下只能隐居山林。"三年失意归"显示了诗人的不顺遂心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接受。"四向相识疏"则透露了他与外界联系的减少,孤独感油然而生。
接着,"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描绘了一种自然环境,诗人在这偏远之处建造自己的居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夜晚的景象"夜贫灯烛绝"展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物质上的匮乏,但"明月照吾书"则表达了诗人依然坚持着阅读与学问,即便是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描绘。"欲识贞静操"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平和生活态度的向往,而"秋蝉饮清虚"则是对自然界中小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察,暗含着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比喻。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超脱,是一首充满哲理且富有意象的佳作。
庙廊接武窥风范,藩翰交符识典刑。
即听攀辕倾里巷,少回征辔燕家亭。
池边密叶听莺语,庭下残花坠鹤翎。
不必阳关动离思,西湖柳色正青青。
日涉征涂信马前,鸿飞时节几怀贤。
青山渐向故园近,皓月更临归驿圆。
四乘光荣惭太子,一箪穷陋本颜渊。
江皋上客红莲幕,犹荷明恩未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