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乾节近敛洪波,沙积川中兀已多。
大抵有源要求尾,小黄河剧大黄河。
桑乾节近敛洪波,沙积川中兀已多。
大抵有源要求尾,小黄河剧大黄河。
这首诗描绘了卢沟桥周边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河流的深刻思考。首句“桑乾节近敛洪波”,以“敛”字生动地描绘了临近桑乾节时,原本汹涌的河水逐渐收敛,波澜不惊的景象,体现了季节变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次句“沙积川中兀已多”,通过“积”和“兀”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河床因长时间水流冲刷而堆积起大量沙石的情景,突出了自然力量的持久与强大。
后两句“大抵有源要求尾,小黄河剧大黄河”,则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对比。这里将河流比喻为自然界中的流动与循环,指出每条河流都有其源头和流向,无论大小,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向前发展。通过“小黄河剧大黄河”的表述,强调了即使在规模上存在差异,但所有河流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动力是相通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宇宙间普遍规律的哲思,体现了清代诗人弘历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一株当三春,名花不易得。
百年等寻丈,不博千乘国。
野人三十本,强卖青铜百。
应怜跗蘤为薪米迫。
移栽向明阳,妃媛俨行列。
土膏合根性,功用成宿昔。
除香出浅紫,泣露轻脉脉。
含愁欲谁诉,折去情更惜。
方求蔽芾阴,未受搔擢厄。
嗟余自羁旅,何以慰新客。
殷勤深夜来,少待山月白。
牡丹乘春芳,风雨苦相妨。
朝来小庭中,零落已无数。
魂销梓泽园,肠断马嵬路。
尽日向栏干,踟蹰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