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峭紧,月模糊。捣练声高忙复徐。
欲寄芦河书一纸,边霜莫待染关榆。
风峭紧,月模糊。捣练声高忙复徐。
欲寄芦河书一纸,边霜莫待染关榆。
这首明代诗人俞彦的《捣练子(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画面。"风峭紧"写出了寒风刺骨,天气的严峻,"月模糊"则渲染了月色朦胧,夜色深沉的氛围。捣练声"高忙复徐",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出军中士兵们忙碌而有序地准备衣物的情景,可能是为戍边战士缝制棉衣以抵御严寒。
"欲寄芦河书一纸"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事的关注,想通过书信传递问候与关怀,但又担心"边霜"之冷酷,可能会使信件染上边关的冰雪,难以顺利送达。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体非槁木,焉得常无为。
下士蔑轨则,德人慎容仪。
屈伸一时间,良复关安危。
举手一不当,尚难令童儿。
横目愚而神,岂可易指撝。
造次肆亵慢,合沓来轻欺。
臂且有所使,衔袖未出时。
恂恂君子心,于此先有思。
脱若役吾仆,未容盛气施。
刚桀世讵乏,受侮宁无辞。
画一发狗纵,厥规曹也随。
年老益畏谨,请苑犹召疑。
捉麈授生徒,秉钺行军师。
一如执玉恭,庶几无悔追。
柳萌整征鞍,杏熟卸归驮。
风帆辍湘游,云屋返黟卧。
天暮室人瘦,地荒园叟惰。
长男近弄瓦,累重讵足贺。
次男久投笔,学废不堪课。
阿高兄子之,性刚未少剉。
阿明垂四龄,语迟无可奈。
一事独慰意,添竹逾百个。
碧玉韵凉颸,我倡此君和。
邻友各有携,野僧亦见过。
陶门故常关,孔客复满座。
微言订近役,何苦触尘堁。
筋骸已衰老,踪迹尚奔播。
八字马交驰,一生蚁旋磨。
晚节休官心,悼猛就新愞。
岂其尚有求,未苦忍寒饿。
神魂倘可收,焉俟赋招些。
兰膏画炬出贫民,宝马香车属贵人。
月姊雨师暗商榷,不须妆点上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