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公之清若冰雪,高僧天资与人别。
三十能诗名已出,名在诗流心在律。
不殊惠远殊惠休,皎然未合谁与俦。
白云萧散何定止,忽入关中访包李。
孤清难立众所沮,到底无辜中非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彻公怀德成祸胎。
古人已往不复叹,为尔为诗遗后来。
彻公之清若冰雪,高僧天资与人别。
三十能诗名已出,名在诗流心在律。
不殊惠远殊惠休,皎然未合谁与俦。
白云萧散何定止,忽入关中访包李。
孤清难立众所沮,到底无辜中非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彻公怀德成祸胎。
古人已往不复叹,为尔为诗遗后来。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名为《三高僧诗·越之彻如冰雪》。诗中描绘了彻公和尚如同冰雪般清冷高洁的形象,与一般人的天资不同,三十岁便已成名,名声在诗界流传,但内心更倾向于遵循律法。
诗人将彻公和尚与惠远、惠休以及皎然相比较,指出他们各有特色,难以相提并论。接着,诗人描述了彻公和尚访友关中包李时的孤独与坚持,尽管众人可能不解或反对,但他坚守本心,无辜而坚定。诗人以“木秀于林风必摧”比喻彻公的才华与坚持最终导致了不幸的结局。最后,诗人感慨古人已逝,不再叹息,而是通过这首诗留给后来者思考和借鉴。
整首诗通过对彻公和尚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才华与坚持可能带来的命运转折,引人深思。
九月蝉稀九日催,年光如逐水声回。
人思往事凄凉在,菊倚荒庭寂寞开。
落叶偶从池上过,夕阳初傍酒边来。
白衣去后无消息,雨湿东离欲长苔。
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
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
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