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烟霏霏,甘霖沛昨夜。
乘时蓑笠翁,春耕喜初罢。
不闻叩角歌,心知望禾稼。
时复饭牛归,偃仰绿阴下。
垂柳烟霏霏,甘霖沛昨夜。
乘时蓑笠翁,春耕喜初罢。
不闻叩角歌,心知望禾稼。
时复饭牛归,偃仰绿阴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农耕景象。首句“垂柳烟霏霏”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烟雾缭绕、柳树垂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接着,“甘霖沛昨夜”点明了昨晚下了及时雨,为农田带来了滋润,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乘时蓑笠翁,春耕喜初罢”描绘了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农趁着春雨后的晴天进行耕作,他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表情,因为这场雨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农作物的需求。这句诗通过老农的形象,展现了农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不闻叩角歌,心知望禾稼”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虽然没有听到老农唱起传统的农事歌曲,但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庄稼的期待和对丰收的憧憬。这种内心的喜悦和期待,比任何歌声都更为真挚和深刻。
最后,“时复饭牛归,偃仰绿阴下”描述了老农在劳作之余,带着疲惫却满足的心情,回到家中,与牛一同享受片刻的休息时光。在这片绿荫下,他或许会思考一天的劳作,或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画面温馨而宁静,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农春耕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辛勤与喜悦,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对丰收和未来的美好期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