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一条杖,当机验龙象。
头角稍低昂,电光临背上。
四面一条杖,当机验龙象。
头角稍低昂,电光临背上。
这首《柱杖颂》是唐代僧人宝津所作,以“柱杖”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禅宗中“当机验龙象”的深刻哲理。
“四面一条杖”,开篇即以“一条杖”形象地描绘出禅者行走于世间的孤独与坚定,象征着修行者的独行道,不畏四面八方的挑战与诱惑,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与道路。
“当机验龙象”,“当机”指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行动,“龙象”则比喻高深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此句意为在关键时刻,通过实践与体验,能够验证并展现修行者内在的智慧与力量,如同龙象般威严而深远。
“头角稍低昂,电光临背上。”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姿态与内心状态。头角的“低昂”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态度,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能保持内心的坚韧与高昂。而“电光临背上”则寓意着智慧与光明的力量,如同闪电一般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修行者无尽的启示与指引。
整体而言,《柱杖颂》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在孤独与挑战中,通过自我实践与体验,不断磨砺心性,最终达到智慧与力量的升华。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对修行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霜晴九月交,送子越东门。
同舟此水上,再对波清浑。
聚散三十载,惟此一意存。
邦国有大庆,去承旷荡恩。
我老百不湛,视子犹弟昆。
新寒黄菊枝,落照黄叶村。
惨怆欲别语,零落未归魂。
临分吐情实,衰境意弥敦。
越山杨梅最珍美,人杰地灵生项里。
江东庙食忆至今,应缘似舜重瞳子。
南方炎威无时穷,落在故乡草木中。
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
摧刚作柔随物转,妇人之仁仍可见。
风姿和味说难名,颜色与香收易变。
炎炎夏日帘影垂,玷污玉笋明瓠犀。
映出越女天下白,压倒骊山生荔枝。
金鼎夺胎尤出类,万人口腹非其对。
外丹须要内丹成,任君封树连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