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

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

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

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

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

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

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

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

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

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

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

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

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

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

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

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绂创作,名为《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描绘了一位名为“牧云”的神秘人物,他以云为牧场,牧养着未知的生物,与传统的牧羊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开头通过引用古代传说,如黄初平牧石和苏武牧羊的故事,引出“牧云”这一虚构角色。接着,诗人描述“牧云”独自一人在云中牧养,不受世俗束缚,与天地自然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提到“长裾曳侯第”,暗示“牧云”虽远离尘嚣,但其智慧和影响力仍能触及权贵阶层,甚至影响到朝廷。

诗人进一步赞扬“牧云”的智慧和能力,称其术法高妙,德行高尚,能够驾驭神物,甚至能操控风雨,为苍生带来福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牧云”的敬仰之情,希望将其事迹传扬至天庭,让其成为普渡众生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超凡能力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留别池公兰若

云气须臾变化中,海潮雨过夕阳红。

浮生那得长閒者,纵有扁舟不任风。

(0)

秋怀·其三

十三学舞正垂髫,十四谙吹紫洞箫。

十五宫中初选入,百千人里荷恩饶。

麾蛟自可移沧海,跨鹤真能上碧霄。

今日见君如昨日,玉阑曾忆旧河桥。

(0)

秋怀·其二

渡海乘风见小仙,白龙人刺赤龙船。

已知世界全无地,遂令波涛尽拍天。

折简不邀王母驾,长星空上玉皇笺。

迢迢昨夜西风起,不及山长是马鞭。

(0)

席上有赠呈芝五

台上莺声台下听,截然诸乐一时停。

只因郎在歌偏误,不怕人知眼屡青。

当众故开题赠扇,疑人时隐绣花屏。

定情岂必烦盟约,醉不逢君意不醒。

(0)

秋九咏·其八秋郊宴集

欢聚今宵岂偶然,十年难得此周旋。

况逢江草秋堪把,莫叹山堂月未圆。

潮上雷声疑动地,日沉霞影若烧天。

当樽有酒何妨醉,霜气侵入鬓发边。

(0)

戊子人日

社稷民为贵,诸侯多宝之。

前贤爱今日,天气与人宜。

细草生春色,长杨缀绿丝。

寄声诸父老,饮酒不须辞。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