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其二》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其二》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0)
注释
脉散:指家族分支分散。
历几朝:经历多个朝代。
官宦:官职。
卑僚:地位较低的官员。
末派:家族分支。
沦沧海:比喻衰落或沉沦。
高枝:比喻显赫的地位。
玉帐:古代对军帐的美称。
三千宾客:形容人数众多。
珥金貂:古代官员佩戴的装饰品,象征尊贵。
良时:好时机。
吾宗:我家族。
寒门:贫寒的家庭。
寂寥:孤独寂寞。
翻译
历经多个朝代,血脉分散,即使官职不高,也只是低级官员。
我正担忧家族分支衰落如同沧海沉沦,忽然看见高贵的族人升至高位,直入云霄。
十万精兵簇拥着领袖的营帐,众多宾客佩戴着贵重的金貂饰品。
美好的时光难逢,我们家族人才稀少,应记得出身寒微之家的人更加孤独寂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属于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皇家盛况的描绘,表达了对王室贵胄之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己家族地位和时光易逝的忧虑。

“脉散源分历几朝”一句,脉指的是血脉,即家族的血统延续;源分则是指家族的根深叶茂,历经了多个朝代。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贵族家庭悠久历史和繁盛传承的赞赏。

“纵然官宦只卑僚”一句,则转折到自己家族的情况,尽管家族地位不高,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品行。

接下来的两句:“正忧末派沦沦海,忽见高枝拂绛霄”,诗人表达了对于自己家族后代可能衰落的担忧(末派沦沦海),但又看到了一线希望,因为在远处看见一棵树木的高枝似乎触碰到了云端(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两句,描写的是皇家盛况和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貔貅是一种神兽,形容皇家的车驾队伍众多;而宾客则是指参加宴会的人数之多,他们佩戴的金貂(一种貴重的皮毛)也显示了他们的富有和尊贵。

最后两句:“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诗人感叹时光不易,家族辈分较少,应当珍惜此刻。寒门指的是自己家中清贫、冷落的境况,更寂寥则是对未来可能更加凄凉景象的预感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贵族家庭与皇室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家族的现状与历史,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颂古二十四首·其十八

鸡作苍鹰拿鳖鼻,鸭为金翅作狞龙。

空王以此垂洪范,锦上铺花知几重。

(0)

颂古二十四首·其九

披蓑侧笠千峰上,引水浇蔬五老前。

中有瓜田难纳履,睦州倒退在傍边。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一九

一夜雨声滴滴,元是檐前雪消。

冷地令人忆著,相国寺里芭蕉。

(0)

朝阳赞二首·其二

离离披披破骨董,补一孔了又一孔。

三竿红日透篱边,看来何止七斤重。

(0)

偈二十二首·其九

针劄不到处,放下死蛇头。

唱拍相应时,权尘俱脱尽。明眼汉,没窼臼。

百尺竿头放步行,大洋海里和身倒。

(0)

一间茅屋元无主,付与山头野火烧。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