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壶失官晦朔忙,闰位不复归明堂。
专家历象弃灰烬,日角月齿凭荒唐。
伊谁守官柱下史,兀兀不语悲张苍。
缘知灭水复不久,早奉定历归兴王。
披图黍米绘极细,如汇六历分低昂。
百年星纪互得失,谭天口屈犹能张。
扶风著书首《尧典》,禆昼益夜差五商。
铜壶箭复减高密,迫促日驭无辉光。
我从太初引之长,稍减阴历还归阳。
谁推北辰定天纪,复需南正司总章。
天人当日理本一,古几至德来洪荒。
君官柱下得几载,闻见犹胜洛下黄。
何人更论五德定,汉兴可以追轩皇。
挈壶失官晦朔忙,闰位不复归明堂。
专家历象弃灰烬,日角月齿凭荒唐。
伊谁守官柱下史,兀兀不语悲张苍。
缘知灭水复不久,早奉定历归兴王。
披图黍米绘极细,如汇六历分低昂。
百年星纪互得失,谭天口屈犹能张。
扶风著书首《尧典》,禆昼益夜差五商。
铜壶箭复减高密,迫促日驭无辉光。
我从太初引之长,稍减阴历还归阳。
谁推北辰定天纪,复需南正司总章。
天人当日理本一,古几至德来洪荒。
君官柱下得几载,闻见犹胜洛下黄。
何人更论五德定,汉兴可以追轩皇。
此诗《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四)张苍治历图》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诗中描绘了古代历法学者张苍治理历法的情景,以及他对天文学的深刻理解与贡献。
首句“挈壶失官晦朔忙”,以“挈壶”象征古代计时工具,暗示张苍在处理历法与时间计算时的忙碌与严谨。接着,“闰位不复归明堂”则表达了对传统历法体系的反思,暗含对新历法的探索与尝试。
“专家历象弃灰烬,日角月齿凭荒唐”两句,通过对比,赞扬张苍不拘泥于旧有的理论框架,敢于创新的精神。他抛弃了陈旧的观念,以日角月齿等自然现象作为依据,进行历法的研究与制定。
“伊谁守官柱下史,兀兀不语悲张苍”表达了对张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精神的敬佩。他虽身处官署,却因专注于工作而少言寡语,内心充满对天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披图黍米绘极细,如汇六历分低昂”描述了张苍绘制历法图的精细与复杂,将各种历法知识融合,展现了他对历法研究的深入理解。
“百年星纪互得失,谭天口屈犹能张”体现了张苍在天文学领域的博学多才,即使面对复杂的天文现象,也能侃侃而谈,展现其深厚的学识与洞察力。
“扶风著书首《尧典》,禆昼益夜差五商”提到张苍撰写的著作《尧典》,其中包含了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研究,显示了他在历法与天文学方面的独到见解。
“铜壶箭复减高密,迫促日驭无辉光”反映了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的原理,以及日行速度的变化,暗示了张苍对时间与宇宙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从太初引之长,稍减阴历还归阳”表达了对张苍在历法改革中的贡献,他从太初(宇宙起源)的角度出发,调整了阴历与阳历的关系,使历法更加准确。
“谁推北辰定天纪,复需南正司总章”强调了张苍在确定北极星与南正星(指南星)在天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天体运行的规则。
“天人当日理本一,古几至德来洪荒”总结了张苍在天人合一思想上的贡献,认为天人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这种思想源于古代的道德观念与宇宙观。
“君官柱下得几载,闻见犹胜洛下黄”表达了对张苍在官署任职期间,通过广泛的学习与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的赞赏。
“何人更论五德定,汉兴可以追轩皇”最后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张苍在历法与天文学领域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贡献足以与古代圣贤相媲美,为汉朝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首诗通过对张苍在历法与天文学领域卓越贡献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