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六州歌头(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时期的眷恋和现在荒凉景象的感慨。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开篇便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历史上的繁华都市——扬州。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地点,也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文化记忆。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诗人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美丽的春风轻拂过街道,鲜艳如珠的帘幕在阳光下闪耀,小巧精致的红楼在这和煦中显得格外温馨。
然而接下来,“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变,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到对历史沧桑和国破家亡的忧虑。这一系列的意象,如边疆的尘土、胡人的侵扰、流离失所的人群,都让人感到沉重。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诗人在这里反复思考历史上的英杰们曾经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牺牲和奋斗,他们的功业如同过眼云烟,令人感叹。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即使是美丽的琼花,也无法避免时间的洗礼,它们在季节更迭中绽放又凋谢,而历史遗迹如今只剩荒凉的土堆,似乎还带着一丝羞涩。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古代都城和郡县的眷恋,这些地方如同连绵不绝的山脉,承载着无尽的情感和历史的沉重。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这几句诗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反思,那些曾经的辉煌如同一场空欢喜梦,一阵阵的悲凉之泪随着岁月的河流而去,似乎在询问何时才能得到休息。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种荒凉的田园景象,远古时代的神兽如今只剩下传说,而那昏黄的灯火也显得孤独而苍老。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诗人劝诫自己不要登临那座醉翁亭,因为那里的景色只会让人更加沉浸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中,而现在却是细雨绵绵,杨柳依旧。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最后,诗人自嘲自己像一位书生,对于世事的理解和处世之道显得力不从心。而那曾经追求的富贵和权谋,如今看来都像是多余的累赘,只能选择逃离这个世界,骑着鹤去东游,寻找精神的自由。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