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万水散晴湖,南北高峰相对孤。
雨后舟航分气象,年来心迹落虚无。
只妨鱼鸟催人事,不厌菩提混世途。
小折梅花携二子,竟无秀句吊林逋。
春城万水散晴湖,南北高峰相对孤。
雨后舟航分气象,年来心迹落虚无。
只妨鱼鸟催人事,不厌菩提混世途。
小折梅花携二子,竟无秀句吊林逋。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春城万水散晴湖,南北高峰相对孤”以春日的西湖为背景,万水在晴空下散开,南北高峰遥相对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景象。颔联“雨后舟航分气象,年来心迹落虚无”则通过雨后的西湖,舟行于水面,气象万千,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变化,似乎在岁月的洗礼下,心境变得空灵而超脱。
颈联“只妨鱼鸟催人事,不厌菩提混世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对世俗生活的态度,认为与鱼鸟共处是生活的自然节奏,而对佛法的追求与融入世间并不冲突,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尾联“小折梅花携二子,竟无秀句吊林逋”则是诗人与家人一同赏梅的情景,虽未直接提及林逋,但通过“吊林逋”这一动作,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林逋这种高洁人格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时间流转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万物皆有尽,孤生岂无休。
冉冉即迟暮,脉脉怀殷忧。
星霜忽已易,岁月嗟何遒。
明河耿遥夜,皓魄扬清秋。
吟蝉露下切,落叶烟中稠。
银缸映户外,锦瑟横床头。
美人怅何处,良会知末由。
来晨不可计,去日焉能留。
掩镜释浩叹,临觞激清讴。
遗情以乘化,宇宙从悠悠。
代马不忘北,越禽欣南栖。
游子乍还乡,恍恍意翻迷。
入门见父母,惜我颜黑黧。
长跪进致辞,行李实惨凄。
为言不足忧,吾肠便藿藜。
诸弟出营食,顾见蓬头妻。
弟妇拜且却,小妹娇还啼。
阿长将米归,黑盐手并赍。
喜传豆角熟,不但食黄齑。
堂堂七尺躯,壮齿生久齐。
饥寒上累亲,不如跪乳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