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歊扫尽任徜徉,百本芭蕉半亩塘。
竹屋夜吟诗隽永,莲筒秋味酒清香。
月斜透树影俱好,风细著身心亦凉。
更占人间无量福,书帷萤火胜燃糠。
炎歊扫尽任徜徉,百本芭蕉半亩塘。
竹屋夜吟诗隽永,莲筒秋味酒清香。
月斜透树影俱好,风细著身心亦凉。
更占人间无量福,书帷萤火胜燃糠。
这首《纳凉》诗,由清代诗人汪廷桂所作,描绘了夏日纳凉的闲适与雅趣。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炎歊扫尽任徜徉”,开篇即点明夏日酷热已消,诗人得以自在漫步,享受清凉。接着,“百本芭蕉半亩塘”一句,通过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清凉宜人的景象。芭蕉叶茂盛,池塘碧波荡漾,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竹屋夜吟诗隽永,莲筒秋味酒清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纳凉的意境。竹屋内,诗人于夜晚吟诵诗歌,其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而莲筒中,秋日的韵味与酒香交织,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又略带几分淡然的情调。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修养,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月斜透树影俱好,风细著身心亦凉”两句,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描绘了月光透过树梢洒下的光影之美,以及微风拂过带来的丝丝凉意。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平静相映成趣,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更占人间无量福,书帷萤火胜燃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之情。他认为,能够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读书、思考,比任何物质上的富足都要幸福。书帷中的灯光如同萤火虫般微弱却明亮,照亮了心灵的角落,比燃烧的糠柴更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纳凉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