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神光少默然,顶门一路聚云烟。
且升阳火烹金鼎,却降灵泉灌玉田。
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
功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
收敛神光少默然,顶门一路聚云烟。
且升阳火烹金鼎,却降灵泉灌玉田。
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
功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修炼场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开篇“收敛神光少默然”表明道人已经将心神内敛,不为外界干扰,而是静坐沉思。"顶门一路聚云烟"则形象地描绘了道人的修炼达到了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头顶之上仿佛有云雾集结,这些都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精神的超脱。
接着“且升阳火烹金鼎”和“却降灵泉灌玉田”一对比喻,则展现了道人在修炼过程中的内外平衡。"升阳火"象征着热力、活力,"烹金鼎"则可能暗指煅烧心性的过程;而"降灵泉"和"灌玉田"则是对清凉、澄明之意的描写,可能代表了心境的清净与内涵的丰富。
诗人通过“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这两句,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牛渚”在古代神话中是仙界所在,而“鹊桥”则是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那座天河之上的桥,这里象征着道人与世隔绝,身处仙境。
最后,“功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则点明了道人的修炼成果,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行达到了一个既在尘世又超脱尘世的心灵境界。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功德圆满的人生理想。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开颜。
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
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
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
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
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
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苑树天边雨露匀,群公偷看锦丛新。
眼穿欲折无由折,赏到人间不是春。
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