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翠虚真人安乐法》
《述翠虚真人安乐法》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收敛神光少默然,顶门一路聚云烟。

且升阳火烹金鼎,却降灵泉灌玉田。

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

功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ùcuìzhēnrénān
sòng / báichán

shōuliǎnshénguāngshǎojīngdǐngményúnyān

qiěshēngyánghuǒpēngjīndǐngquèjiànglíngquánguàntián

jiāojiézhīniúzhǔwàifēnmíngzhèngzàiquèqiáobiān

gōngjiǔjiǔshùliùliùshìrénjiānānxiān

注释
收敛:收束,集中。
神光:精神光芒。
默然:沉默不语。
顶门:头部顶部。
聚:聚集。
云烟:云雾。
阳火:象征着阳刚之气或内在能量的火。
烹:烹煮,这里指炼化。
金鼎:古代用于炼丹的器物。
灵泉:象征着灵性之水或神秘水源。
玉田:比喻人的精神或修行的田地。
牛渚:古代地名,这里可能象征远方或隐秘之地。
鹊桥:传说中银河两岸的桥梁,象征着沟通和连接。
功夫:修炼功夫。
九九:代表多次重复或圆满。
六六:同样代表重复或顺利。
人间安乐仙:人间的快乐神仙,指修行有成的人。
翻译
收敛心神少开口,头顶聚集云雾烟。
暂且升起阳火炼金鼎,再降灵泉水润田。
交流互动在牛渚之外,清晰可见就在鹊桥边。
修炼功夫九九归一,六六大顺是人间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修炼场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开篇“收敛神光少默然”表明道人已经将心神内敛,不为外界干扰,而是静坐沉思。"顶门一路聚云烟"则形象地描绘了道人的修炼达到了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头顶之上仿佛有云雾集结,这些都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精神的超脱。

接着“且升阳火烹金鼎”和“却降灵泉灌玉田”一对比喻,则展现了道人在修炼过程中的内外平衡。"升阳火"象征着热力、活力,"烹金鼎"则可能暗指煅烧心性的过程;而"降灵泉"和"灌玉田"则是对清凉、澄明之意的描写,可能代表了心境的清净与内涵的丰富。

诗人通过“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这两句,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牛渚”在古代神话中是仙界所在,而“鹊桥”则是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那座天河之上的桥,这里象征着道人与世隔绝,身处仙境。

最后,“功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则点明了道人的修炼成果,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行达到了一个既在尘世又超脱尘世的心灵境界。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功德圆满的人生理想。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卢纶诗)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寻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山知姓字,焚香洗钵过馀生。

(0)

依韵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开颜。
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
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
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
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
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0)

蔡仲谋遗鲫鱼十六尾余忆在襄城时获此鱼留以

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
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
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放之已不活,烹煮费薪棘。

(0)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寒溪草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
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0)

和永叔六篇其一详定幕次呈同舍

苑树天边雨露匀,群公偷看锦丛新。
眼穿欲折无由折,赏到人间不是春。

(0)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五耒耜

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